[上一篇]  [下一篇]  [回專欄目錄]
發現台灣新紀錄—紫身短體蛇鰻

 近期筆者陪同美國漁業署暨史密遜研究院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員Dr. T. Munroe赴宜蘭大溪漁港採集,偶然在魚販攤位上發現一尾特殊的蛇鰻,經購買攜回實驗室鑑定結果,證實為台灣新紀錄物種紫身短體蛇鰻。McCosker and Randall (2001)曾在其文章中表示紫身短體蛇鰻紀錄於台灣,但並未紀錄有任何標本,筆者與Dr. McCosker通信結果,其表示文中的分布屬於推測性質,是否有紀錄於台灣仍有待證實。本次的新發現,直接證實先前作者的推測。
紫身短體蛇鰻(Brachysomophis porphyreus)
分類位階
鰻型目 Order Anguilliformes
蛇鰻科Family Ophichthidae
短體蛇鰻屬Genus Brachysomophis
紫身短體蛇鰻B. porphyreus (Temminck and Schlegel)

1
台灣首次採獲紫身短體蛇鰻之標本,宜蘭大溪,何宣慶攝影,2007/6/29

    短體蛇鰻屬共有七種,台灣現共記錄有五種,包含大口蛇鰻(B. cirrocheilos)鱷形短體鰻(B. crocodilinus)亨氏短體蛇鰻(B. henshawi)、紫身短體蛇鰻(B. porphyreus)及長鰭短體蛇鰻(B. longipinnis),其中長鰭短體蛇鰻之模式標本採自台灣西南海域,而亨氏短體蛇鰻則是近期由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所發現的新紀錄種。
 

 1
  紫身短體蛇鰻之模式標本繪圖,引用自McCosker and Randall, 2001. 

    紫身短體蛇鰻主要特徵為尾部長大於體長(Tail=52% TL),頭長11-14% SL;背鰭起點遠在胸鰭末端之後;胸鰭中等,頭長約胸鰭長的3-6倍;吻相當延長,頭長約為吻長的2.1-3倍;下頷向前延伸超過上頷;吻鬚相當小,在亞成魚較為明顯,成魚則接近消失;眼位於上頷前30%之處;眼間距相對較窄;上顎前半側面輪廓接近平坦,背視則相對尖細;全身呈棕黑色,活體呈深紫色,下半部較淡;頸項部感覺神經結小,不易見;頭部感覺孔及側線孔具外圍為黑色細斑。牙齒呈錐狀,上頷齒前方3游離齒,離後方外排牙齒甚遠,犁骨齒前一列5顆大牙齒。下頷齒一列前方3顆較小牙齒,中間5-6較大且寬之牙齒,後方5-6較小且密集之牙齒。脊椎骨137-148,脊椎骨式20/63/144
    雖然紫身短體蛇鰻曾被置於匙鰻屬(Mystriophis)以下,但McCosker and Randall (2001)認為基於本種的各種特徵應被歸入短體蛇鰻屬以下,並提出早期Jordan and Evermann (1905)也曾作過此一建議。
    紫身短體蛇鰻最大全長可至近1.3公尺,是屬於相當大型的蛇鰻,主要分布在日本至南中國海地區且相當罕見,日本曾記錄本種將身體埋在水深20公尺的泥地中。

 
1
紫身短體蛇鰻的頭部側面輪廓()以及背部輪廓(),可清楚看出前半部相對較平坦且尖細。引用自McCosker and Randall, 2001. 
1
台灣首次採獲之亨氏短體蛇鰻標本,FRIP21492(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林沛立攝影。 

參考文獻:
McCosker, J.E. and J.E. Randall 2001. Revision of the snake-eel genus Brachysomophis (Anguilliformes: Ophichthidae), with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and comments on the species of Mystriophis. Indo-Pacific Fishes (33):1-32. 

撰文:何宣慶(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生)
攝影:何宣慶
日期:200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