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上一篇] [下一篇] [回專欄目錄]
開放採捕珊瑚將大開保育倒車
刊登於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部落格2008搶救深海珊瑚
 近日報載有立委為漁民陳情,要求政府為改善漁民生計,需全面檢討禁採珊瑚的政策,要求開放200公尺以下的深海珊瑚漁業,12浬外之採捕不應取締,以及准許漁船兼營方式登記作業,以因應不同漁訊季節之需求等等。消息傳來不禁令人驚嘆,原來我們海洋生態保育的觀念和水準實在是非常的落後。台灣未來的漁業真不知要何去何從,如何才能永續發展。這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政府面對少數漁民及民意代表的壓力要求政府開放或解禁一些禁捕區、縮短禁漁期,限制不當漁具之使用,以及增加各項不合理之補貼等等不永續的作為。但如果大家都只為了這一代短期的暴利或近利而仍然竭澤而漁,摧毀生物多樣性及破壞生態系之平衡,絲亳不考慮將資源留給子孫後代長期永續之利用,這實在是不明智,不負責任,也愧對子孫的作法。
 深海珊瑚雖然尚未被列入華盛頓公約的保育類名錄中,但利用大石塊、曳網、引網所組成的珊瑚漁具,利用大石敲斷珊瑚後再利用引網纏繞上來部份的珊瑚個體或碎片的方法,可以想見對海底珊瑚礁棲地的破壞有多大,這和我們取締大陸漁民非法利用滾輪式底拖網侵入珊瑚礁硬拖的惡行沒有兩樣。50公尺以淺的淺海珊瑚礁是海裡的熱帶雨林,孕育的豐富物種是未來人類可利用的遺傳或基因資源的大寶庫,這些珊瑚礁更是推動潛水生態旅遊的珍貴自然襲產。但由於過度捕撈、污染、沈積物、不當遊憩及全球暖化等因素,已使得全球珊瑚礁面臨白化及面積嚴重縮減。故全球優先將珊瑚礁劃入海洋保護區的範圍。
 澳洲大堡礁更是將其大堡礁的核心區域由原先的4%面積擴大為33%。反觀台灣的珊瑚礁保育推動卻十分困難,到珊瑚礁區旅遊的民眾還在大啖珊瑚礁魚類。現在是進海鮮店後連不吃到它都很難,這也是台灣海底的景觀已大不如前,不但少見成群的魚,所有的大魚也都已消失無蹤的根本原因。
50公尺以下的珊瑚礁區則因為距岸遠,故受到人為干擾和破壞的機會較小,還能有幸保存較完整的生物多樣性,也還有許多尚未被人類發現和命名的新種。根據最近美國進行人類首次潛入50公尺以下到200公尺珊瑚礁從事大深度潛水的探勘結果,平均每小時可發現七個世界新種的魚類,以此速率來估計,整個印度太平洋海域至少還有2,700種魚類待發現。
 也因此這些深海珊瑚、海底山及熱泉等深海環境或是公海的海域也正是國外正在積極推動劃設為海洋保護區的生態系。反觀台灣雖然有幸擁有珊瑚礁及深海環境,卻未能善加珍惜與愛護,對海底山及深海珊瑚或熱泉、冷泉更是未能有機會去進行調查。但大家對漁業資源之開發利用卻是惟恐落於人後,實在令人憂心。根據國外專家的報告,深海珊瑚所孕育之生物之多樣性及特有性均甚高,它是許多深海經濟性魚蝦蟹貝類幼生重要的孵育場所。如果採捕深海貴重珊瑚,只為了滿足少數人居家生活裝飾用或婦女首飾用之愛慕虛榮,卻破壞了珍貴的珊瑚礁資源及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實在是大開保育和倒車。
 故台灣的珊瑚漁業在民國六、七十年代鼎盛,台北縣市之珊瑚加工廠即多達150多間,七十年代產量每年更高達百噸以上,為台灣賺取了不少外匯,但因深海珊瑚之漁場很少,且珊瑚成長甚慢,那經得起如此密集的採集,因此台灣附近之珊瑚漁場78年後很快即萎縮到只有幾噸。政府好不容易經過一段很長的過渡期的緩衝,在禁發新執照後目前只剩幾艘領有執照的漁船在作業。卻未料到一些違規非法採撈珊瑚的漁船希望利用陳情與抗爭的手段來達到迫使政府同意解禁的目的。這實在是大開保育的倒車。我們由衷希望政府主管單位能夠堅持為漁民長遠利益的的永續漁業為原則,全民也不要去購買任何珊瑚飾品,包括深海貴重珊瑚礁的飾品,沒有消費就不會有採捕的壓力。希望大家共同來努力,才能使台灣的海洋文化從目前大家喜歡吃魚、釣魚、養魚的「海鮮文化」,或收集貝殼、及購買珊瑚飾品的不當嗜好中改正過來。讓台灣真正成為一個文明的海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