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發音 
Balistoides conspicillum花斑擬鱗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och & Schneider, 1801) 棲息深度 1 - 90公尺
中文名 花斑擬鱗魨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鱗魨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505 Balis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圓斑擬鱗魨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小丑砲彈、花斑擬板機魨、剝皮竹(臺東)、包仔(澎湖)、小丑砲彈(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和美國 
同種異名 Balistes conspicillum, Balistoides conspicillium, Balistoides nig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117 ASIZP0055148 ASIZP0056928 ASIZP0059214 ASIZP0059332 ASIZP0066674 ASIZP0070925 ASIZP0801880 ASIZP0804124 ASIZP0806550 ASIZP0911880 ASIZP0914124 ASIZP0916550 FRIP00116 FRIP21124 NMMSTP00995 NTMP0636 NTUM02607 NTUM02608 NTUM02609 NTUM02610 NTUM02611 NTUM02612 NTUM02613 NTUM02614 NTUM02615 NTUM02616 NTUM02617 NTUM02618 NTUM02619 NTUM02620 NTUM02621 NTUM03817 NTUM07368 NTUM07374 NTUM08485 ROM39382 ...列出全部39筆... 
典藏基因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Clown triggerfish; Clown trigger-fish; Clown tig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稍延長,呈長橢圓形, 尾柄短。口端位,齒白色,具缺刻。眼前有一深溝。除口緣唇部無鱗外,全被骨質鱗片;頰部亦全被鱗;鰓裂後有大型骨質鱗片;尾柄鱗片具小棘列,向前延伸不越過背鰭軟條後半部。背鰭兩個,基底相接近,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棘粗大,第II棘則細長,第III背鰭棘明顯,突出甚多;背鰭及臀鰭軟條截平;尾鰭圓形。成魚體深黑褐色;腹部有成列的大形白斑,背部在眼後至第二背鰭間黃色,具小黑斑;吻部黃色;眼前有一黃帶。第一背鰭黑色,第二背鰭與臀鰭白色,基部與鰭緣橘黃色;胸鰭白色,基部黃色;尾鰭黃色,基部與鰭緣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較深潟湖區及向海礁區,一般被發現於水深50公尺內的水域,通常獨自在礁盤上的水層活動,行獨立生活,具強烈領域性。主要以海膽、小型甲殼類、被囊動物、軟體動物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除西部外,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通常以陷阱法或流刺網捕獲,以生鮮於市場出售,因食物鰱的關係,食之可能引起中毒;或以其可愛的模樣而常被飼養於水族館中,供人欣賞,是極受歡迎之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