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leotris melanosoma  
發音 
Eleotris melanosoma黑體塘鱧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2 棲息深度 1 - 10公尺
中文名 黑體塘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塘鱧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7 Eleot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黑體塘鱧 
最大體長 2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黑咕嚕、竹殼仔、九甘仔(臺東)、黑狗萬(澎湖)、黑塘鱧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西蘇門答臘 
同種異名 Culius melanosoma, Eleotris fusca   
參考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2. 周銘泰、高瑞卿。2011。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The Freshwater and Estuarine Fish of Taiwan)。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台中市。381 pp. ;3. 伍漢霖、鐘俊生等編著。2008。中國動物誌-硬骨魚綱-鱸形目(五)-鰕虎魚亞目。科學出版社,北京。951 pp. ;4. 邵廣昭、林沛立。1991。臺灣自然觀察圖鑑(31)溪池釣的魚: 淡水與河口的魚。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市。240 pp.  Bleeker, P. 1852 邵廣昭, 林沛立 199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伍漢霖, 鐘俊生等 編著 2008 周銘泰, 高瑞卿 2011 伍漢霖, 邵廣昭, 賴春福, 莊棣華, 林沛立 2012 
典藏標本 ASIZP0054196 ASIZP0055863 ASIZP0056811 ASIZP0058902 ASIZP0059383 ASIZP0059487 ASIZP0059982 ASIZP0060620 ASIZP0069336 ASIZP0074096 ASIZP0074129 ASIZP0074137 ASIZP0074149 ASIZP0074223 ASIZP0074407 ASIZP0074515 ASIZP0074525 ASIZP0074544 ASIZP0074553 ASIZP0074572 ASIZP0074602 ASIZP0074634 ASIZP0075204 ASIZP0806681 ASIZP0806682 ASIZP0916681 FRIP00384 FRIP00385 FRIP20121 FRIP21149 NMMBP02694 NMMSTP00448 NMNSF00128 NMNSF00780 NTMP0193 NTMP0359 NTMP0376 ...列出全部43筆... 
英文俗名 Black gudgeon; Broadhead Sleeper; Ebony gudgeon 
瀕危狀態 LR/nt IUCN 瀕危狀態:Lower Risk/near threatened  1996-08-01   
形態特徵

第1背鰭:Ⅵ;第2背鰭:Ⅰ/ 8~9。臀鰭:Ⅰ/ 8~9;胸鰭:16~18;腹鰭:Ⅰ/ 5;尾鰭:3+19+2。縱列鱗 42~52;橫列鱗 12~18;背鰭前鱗 34~43。鰓耙 2~3+8~9。總脊椎骨數 25。體長為體高的3.7~5.0倍;為頭長的3.3~3.9倍。頭長為吻長的4.6~5.9倍;為眼徑的5.9~7.8倍;眼間距的3.3~4.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7~2.0倍。體延長,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側扁。背緣、腹緣微微隆起,尾柄較長。頭中大,鈍,略平扁;頭後稍高而側扁,其頭寬大於頭高。吻短且鈍,平扁,吻長約為眼徑1.2~1.7倍。眼中大,居上位,稍突出。兩眼間隔寬平,約為眼徑的1.4~2.4倍。眼下方臉頰部具有5條橫向感覺乳突線(L1~L5),而L2、L3與L4感覺乳突線向下延伸,穿過臉頰中央L8的縱行感覺乳突線。鼻孔每側兩個,分離:前鼻孔圓形,具有短管,接近上唇;後鼻孔小,無鼻管,在眼的前方。口大,前上位,口裂向後延伸至對應於眼睛中位。上、下頜齒形狀細尖,多行,內列齒較大;鋤骨無齒。唇厚。舌大,游離,舌的前端呈平截形。鰓孔寬大,向前向下延伸至鰓蓋骨的下方。前鰓蓋骨後緣中部有1彎曲向前下方的小棘。鰓被架6條。魚體具櫛鱗,頭部、頸部、胸鰭基部與腹部被有圓鱗。吻部和下顎面無鱗片。無側線。背鰭2個:第1背鰭起於胸鰭基部後上方,第3、4棘最長,後端不會延伸至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長,平放時不延伸至尾鰭基部。臀鰭起點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寬圓、呈扇形,中側位。腹鰭小,起點於胸鰭基部的下方,內側鰭條長於外側的鰭條,左、右腹鰭靠近,但不相連、癒合,腹鰭末端遠離肛門。尾鰭長圓形。頭部及體側為紅褐色至黑褐色,腹側淺色;頭部自吻經眼睛至鰓蓋上方及臉頰自眼睛後至前鰓蓋骨各有1黑色線紋,時有時無。在胸鰭基部的上方常具1個黑色斑塊;腹鰭淡色;背鰭、臀鰭、尾鰭為灰褐色,鰭上有多條由黑色斑點排列組成的條紋。(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暖水性淡水中小型底棲魚類,喜歡棲息在河口或偶入河川的下游水域,以及有泥沙、雜草和碎石相混雜的淺水區。游泳力較弱。屬於肉食性,成魚會攝食小魚、小蝦、蠕蟲等。夜行性,白天多隱藏於石塊、落葉等雜物中。生長快,為塘鱧中較大型的種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東非到社會群島、萬那杜,北至日本。臺灣各地均產。 

漁業利用

中小型魚類,可供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