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xyrias puntang  
發音 
Exyrias puntang縱帶鸚鰕虎
by: 陳靜怡、張廖年鴻
命名者 (Bleeker, 1851)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縱帶鸚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縱帶鸚鰕虎魚 
最大體長 1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鸚哥鯊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爪哇 
同種異名 Acentrogobius puntang, Eryxias puntang, Exirias puntang, Exyrias puntangoides, Gnatholepis puntangoides, Gnatholepis sindonis, Gobius andamanensis, Gobius canalae, Gobius concolor, Gobius maculipinnis, Gobius puntang, Gobius puntangoides   
參考文獻 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周及高,2011)。   Bleeker, P. 185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789 ASIZP0055790 ASIZP0056334 ASIZP0056742 ASIZP0059385 ASIZP0059852 ASIZP0059969 ASIZP0063534 ASIZP0064861 ASIZP0064927 ASIZP0064940 ASIZP0074083 ASIZP0074435 ASIZP0800216 ASIZP0800235 ASIZP0800251 ASIZP0910216 ASIZP0910235 ASIZP0910251 FRIP00478 FRIP22319 FRIP22409 NMMBP02130 NMMBP02285 NMMBP02753 NMMBP08757 NMMBP08767 NMMSTP00787 NMNSF00108 NMNSF00388 NTMP1119 NTUM01542  
典藏基因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2011-07-15,柯慧玲,CO1,100% 2011-07-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Puntang goby; Silver-spotted goby; Silver spotted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鰭條數VI;第二背鰭鰭條數I , 10;胸鰭鰭條數16-17;臀鰭鰭條數I , 9;縱列鱗列數29;橫列鱗數9;背鰭前鱗列數11-12。 體延長而明顯側扁。體高明顯較高。眼上側位。眼間距窄。 體被有大型櫛鱗,頭部大部分區域被有小型櫛鱗。第一背鰭略呈三角形,以第三根硬棘最為延長。尾鰭及胸鰭呈橢形圓且較大。 體色呈淡棕色或褐色。體側具有數道窄而長且延伸至腹側的深色橫帶。體側散佈有亮青色色斑。背鰭與尾鰭鰭膜黃色,第一背鰭具有5-6列的黑色帶,第二背鰭具有3-4列黑色帶。尾鰭有許多列紅褐色或黑褐色的斑紋。眼窩下方具有一些紅褐色斑紋。胸鰭基部具有1-2個垂直排列的黑色斑塊。

棲所生態

廣泛分布於台灣本島,主要棲息於河口的半淡鹹水域與潟湖水域。以水中的小型魚蝦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台灣本島各地的半淡鹹水域。 

漁業利用

體型小,無漁業利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