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acrocephenchelys brachialis  
發音 
Macrocephenchelys brachialis臂斑大頭糯鰻
by: 張詠絮, 陳鴻鳴
命名者 Fowler, 1934 棲息深度 0 - 672公尺
中文名 臂斑大頭糯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糯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6 Cong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臂斑大頭糯鰻 
最大體長 5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糯米鰻、穴子鰻、臭腥鰻、海鰻、沙鰻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西里伯斯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張詠絮(2011)臺灣海域糯鰻之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Fowler, H. W. 1934 Fowler, H. W. 1934 Fowler, H. W. 1934 Böhlke, J. E. 1956 Eugenia B. Bohlke, ed. 1989 陳餘鋆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924 ASIZP0060165 ASIZP0060166 ASIZP0062315 ASIZP0062539 ASIZP0063088 ASIZP0063090 ASIZP0063135 ASIZP0063252 ASIZP0070151 ASIZP0075045 ASIZP0806587 ASIZP0916587 CAS219503 NMMSTP01658 NTOU-AE5633 NTOU-AE5639 NTOU-AE5640 SIO00-86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Cong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身體延長,尾部側扁且漸細,頭部及身體佈滿黑色細點呈暗黑色,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21.0-29.3及18.9-27.9倍;肛門約位於全長前1/3處,肛門前長佔全長的23-28 %;尾長極度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2.6-3.4倍;尾端柔軟,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延長;背鰭起點位於胸鰭末端之後方;奇鰭為暗色,鰭條分節;具有胸鰭,位於體高中點之上方;鰓孔為黑色,形狀為圓形,位於身體側邊中點之下方,其上緣約與胸鰭基部下緣等高;全長為頭長之12.1-13.5倍,吻端圓鈍,口裂末端約位於眼睛水平中點,上顎明顯長於下顎,吻長大於或小於眼直徑,吻長為眼直徑之0.9-1.5倍;眼睛較小,約占頭長的12-17 %;嘴唇不具上唇瓣;前鼻孔為短管狀,靠近吻端,後鼻孔為圓形,約位於眼睛上緣前方。上眼窩有2個感覺孔,下眼窩有3個感覺孔,前鰓顎有3個感覺孔,顳骨接合處有1個感覺孔;背鰭前側線孔數15-16,胸鰭前側線孔數4-5,肛門前側線孔數32-33;背鰭前脊椎骨數14-20,肛門前脊椎骨數27-41,血管閉合處前脊椎骨數52-55,總脊椎骨數168-178。此種經常與(M. brevirostris)混淆,可藉由其體色、鰓孔形狀及背鰭起點來區分這兩種。本種與M. brevirostris主要差異在於腹部不具感覺孔。背部為灰棕色,並向下延伸至腹部;胸鰭較短,背鰭起點位於較後方,因此胸鰭末端遠在背鰭起點前方。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及大陸斜坡沙泥底海域。肉食性。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臺灣常見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以下雜魚販售,不具漁業規模及經濟價值,但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