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phisurus macrorhynchos  
發音 
Ophisurus macrorhynchos大吻沙蛇鰻
by: 陳鴻鳴
命名者 Bleeker, 1853 棲息深度 20 - 500公尺
中文名 大吻沙蛇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蛇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1 Ophich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吻沙蛇鰻 
最大體長 1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巨吻蛇鰻、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關島 
同種異名 Ophisurus macrorhynchus   
參考文獻 Chen YY, 2002:24;陳威立。 2006。臺灣東部海域蛇鰻科魚類之初步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陳餘鋆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2582 ASIZP0064629  
英文俗名 Snake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全長為頭長的12.0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58.6倍;全長為軀幹長的3.2倍。其外型十分顯眼,上、下頜延長得像鳥喙一樣尖細,整體頭部外觀有點類似鷺鷥的頭部。吻部特別狹長尖銳,吻長為眼直徑之3.6倍;口裂頗深且延伸超過眼之後緣,上頜也比下頜長;眼於上頜中央之後;頭部感覺孔與側線孔明顯可見;背鰭起點於胸鰭末端之稍後;無尾鰭;4枚上頜間齒、8顆篩骨齒及前端的下頜骨齒(約5-6顆)明顯均為犬齒狀,其餘逐漸變為錐狀或細狀齒;體背部為黃褐色,腹部銀白;脊椎骨組成:19-76-208,總脊椎骨數為208。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深度500米以內海域的沙泥底。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南日本太平洋沿岸、琉球、韓國東南沿岸與中國東海一帶;臺灣目前僅東部宜蘭沿海有記錄。 

漁業利用

一般皆由底拖網所捕獲。數量不多,經濟價值不高,多作為下雜魚處理。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