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rasbora moltrechti  
發音 
Pararasbora moltrechti臺灣副細鯽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egan, 1908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臺灣副細鯽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臺灣副細鯽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臺灣白魚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中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日月潭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臺灣淡水魚類-壹 鯉形目(陳&張, 2005)  Regan, C. T. 190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陳義雄, 張詠青, 邵廣昭 2005 
典藏標本 ASIZP0065704 ASIZP0065706 ASIZP0065720 ASIZP0065725 ASIZP0065726 ASIZP0801316 ASIZP0801317 ASIZP0801318 ASIZP0801319 ASIZP0801320 ASIZP0911316 ASIZP0911317 ASIZP0911318 ASIZP0911319 ASIZP0911320 BMNH1909.4.28.24-25Syntype NMNSF00262 NMNSF00273 NMNSF00287 NMNSF01517 NTHUB00671 NTHUB01639 NTHUB01640 NTHUB01871 NTHUB01872 NTHUB01873 NTHUB01874 NTHUB02138 NTUM00469 SU23164  
典藏基因2012-01-02,張家豪,CO1,100% 2012-01-02,張家豪,CO1,100% 2012-01-02,張家豪,CO1,100% 2012-01-02,張家豪,CO1,100% 2012-01-02,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Molterecht's minnow; Taiwan white minnow 
瀕危狀態 II 農委會2009/4/1公告: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EN 2017淡水魚紅皮書:EN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由腹鰭基部至肛門間有不發達的腹稜。頭寬大。吻短。口端位,口裂稍斜,向後延伸未超過眼中線的下方。無鬚。咽頭齒2列,齒式4.4-4.4。體被中大圓鱗。背鰭的起點離尾鰭基部較吻端為近。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2(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7(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8(分枝軟條)。體背部呈黑褐色,體側和腹部為銀白色。體側上半部的鱗片後緣有弧形的黑色斑紋。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喜棲息於水質清澈的支流緩流區,以及水潭的淺水區。具群游性,活動於水域的中上層。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底棲藻類及有機碎屑為食。 

地理分布

臺灣的特有種,分布於中部烏溪、濁水溪上流及其支流和日月潭附近,族群量已日漸稀少。 

漁業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