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Cirrhigaleus barbifer  
發音 
Cirrhigaleus barbifer長鬚卷盔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anaka, 1912 棲息深度 140 - 650公尺
中文名 長鬚卷盔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角鯊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34 Squal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長鬚卷盔鯊 
最大體長 126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長鬚卷盔鮫、棘沙、刺鯊、沙魚、長鬚棘鮫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相模灣 
同種異名 Phaenopogon barbulifer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李柏峰(2003)碩士論文;中國動物誌-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Garrick, J.A.F. etc. 1971 Compagno, L.J.V. 1984 Compagno, L.J.V.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Last, P.R. etc. 1994 朱元鼎, 孟慶聞 等編 2001 李柏鋒 2003 
典藏標本 FRIP22294  
英文俗名 Mandarin dogfish; Mandarin shark 
瀕危狀態 NT IUCN 瀕危狀態:Lower Risk/near threatened  2003-04-30   
形態特徵

體粗壯;吻廣圓,短而平扁,吻長小於1/3頭長,遠短於口裂到胸鰭起點之距離;前鼻瓣延長為肉質鼻鬚,末端細尖,向後延伸至口裂;口前吻長為鼻孔間距的1.8倍;眼橢圓形,無瞬膜和瞬褶,眼徑稍小於吻長;具唇褶;上下顎齒形相似,扁長形,似刀片狀,側緣相互重疊,具一傾斜齒尖,上顎齒稍小於下顎齒,齒緣光滑,齒式26-27/22-26;噴水孔大,為眼徑的2/5,橢圓形,位眼後上方;鰓裂幾乎等大等距離;皮膚粗糙,盾鱗大。兩背鰭同型,幾乎等大,前端均具長而粗之硬棘,兩棘均無溝痕,鰭高大於基底長;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後角稍後方,基底末端則遠在腹鰭起點之前,距胸鰭較距腹鰭為近,上角尖,後緣凹入,後角稍延長;第二背鰭約與腹鰭後角相對,硬棘長大於第一背鰭硬棘長;尾柄有側脊而無尾前凹窪;胸鰭後角鈍圓;尾鰭寬短,上葉發達無缺刻,大於下葉,下葉與上葉相連,成一寬圓形後緣;腹鰭起點距第二背鰭較距第一背鰭為近,前後緣連續呈半圓弧形;胸鰭大於第一背鰭,後緣稍凹入。身體背部灰褐色,腹部白色,各鰭具明顯白色邊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水深140-650 公尺大陸棚近底層水域,在紐西蘭較常見。以底棲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食。卵胎生,每產10子(每側子宮有5子)。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紐西蘭海域。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東部海域。 

漁業利用

較少見魚種,不被商業利用,但此魚含高量之角鯊烯,值得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