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quatina nebulosa  
發音 
Squatina nebulosa星雲扁鯊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egan, 1906 棲息深度 35 - 600公尺
中文名 星雲扁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扁鯊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40 Squati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星雲扁鯊 
最大體長 16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雲紋琵琶鯊、扁沙、藝旦鯊(澎湖)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Regan, C. T. 1906 Chen, J. T. F. 1963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Walsh, J.H. etc. 2007 
典藏標本 ASIZP0060546 ASIZP0070204 ASIZP0070799 ASIZP0801899 ASIZP0911899 FRIP01066 FRIP01371 FRIP21576 NMMBP02804 NMMBP04697 NMMSTP00931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英文俗名 Clouded angelshark; Angel ray; Clouded angel shark; Black angel shark; Japanese angel shark 
瀕危狀態 VU IUCN 瀕危狀態:易危(VU) A2d+4d 2008-12-01   
形態特徵

體形縱扁,眼與噴水孔之距離大於眼徑,噴水孔位於眼之後方,胸鰭大,後緣稍凹入,背鰭兩枚,形狀及大小均相似,不具臀鰭,尾鰭呈三角形,體色棕綠,體背側細小之白圓點;尾柄具三處不明顯之暗斑,上下顎各3~4行齒,齒型上下頜相似。

棲所生態

棲於大陸棚近底層,活動深度可達400公尺深,屬於分布緯度較高的種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由日本海東南部至臺灣海域,包括日本南方、韓國、中國等。臺灣則產於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魚肉可食,內臟可提鍊魚肝油,鰭富含膠質是做魚翅的好材料,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偶而可為定置網捕獲,經濟價值頗高,但產量不大。無明顯之漁期,全年可產。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