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Urolophus aurantiacus  
發音 
Urolophus aurantiacus褐黃扁魟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41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褐黃扁魟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扁魟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53 Urolop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褐黃扁魟 
最大體長 4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黃平魟、金魴仔 
世界分布   台灣分布 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澳洲維多利亞;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產土魟科魚類之系統分類研究(張弘俊,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264 ASIZP0057913 ASIZP0060264 ASIZP0060465 ASIZP0060945 ASIZP0061007 ASIZP0061043 ASIZP0061133 ASIZP0061178 ASIZP0061200 ASIZP0061212 ASIZP0061468 ASIZP0066129 ASIZP0066844 ASIZP0070750 ASIZP0073665 ASIZP0801906 ASIZP0911906 FRIP00299 NMMBP03193 NMMBP03222 NMMBP06191 NMMSTP00341 NTMP0078 NTMP1068 NTMP1244 NTUM01693 NTUM06696  
典藏基因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epia stingra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盤長佔全長57.9-59.1%,體盤寬59.9-63.9%。體盤長佔體盤寬約92.5-96.6%,吻最頂端到第五鰓裂的長45.3-50.8%,吻長22.0-24.5%,兩眼眶之間的寬度8.0-8.9%,兩出水口間的寬度15.9-16.0%。吻頂端呈鈍角,無背鰭。尾部有一根大刺,長度可及尾鰭上葉。尾鰭短且圓;尾鰭高,約上葉長的1/3。吻長為兩眼眶距離的3倍以上或者兩出水口距離的1.5倍。眼睛小,眼球直徑等於眼眶距或稍小於出水口直徑。鼻孔位於嘴內部;鼻瓣前緣長度等於第一鰓裂到第四鰓裂的距離,鼻瓣大且接觸到嘴巴,鼻瓣後緣呈毛緣狀。嘴巴寬且大於鼻瓣前緣的長度。鼻子頂端到洩殖孔的長度大於洩殖孔到尾鰭頂端的長度。具多列牙齒,身體表皮無小刺,體盤背部和尾部有不規則的黃棕色到紅棕色散佈,但無任何明顯的花紋;體盤腹部呈白色,胸鰭及腹鰭邊緣顏色深。(陳柔蓉、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屬近底棲息,棲息於沿岸水深約50~100公尺。  

地理分布

臺灣、日本及朝鮮。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