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ynaphobranchus brevidorsalis  
發音 
Synaphobranchus brevidorsalis短背鰭合鰓鰻
by: ©Matsuura, Keiichi: JAMARC
命名者 Günther, 1887 棲息深度 900 - 3000公尺
中文名 短背鰭合鰓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合鰓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0 Synaphobranc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短背鰭合鰓鰻 
最大體長 11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合鰓鰻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新幾內亞北部 
同種異名 Synaphobranchus pinnatus var. brevidorsalis   
參考文獻 Fishbase(2005);楊瑋庭 , 2011. 碩士論文:臺灣合鰓鰻科魚類之初步分類研究.; Robins, C. H. and C. R. Robins, 1989.Fishes of the western north Atlantic. 1(9): 207-252.; Sulak K. J. and Shcherbachev Y.N. , 1997. Zoogeography and systematics of synaphobranchid eels, with a key to taxa and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Ilyophis. 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 60(3): 1158-1194.; Nakabo T. , 2000. Fishes of Japan with pictorial keys to the species second edition.Tokai University: 212-213.  Günther, A. 1877 
典藏標本 ASIZP0063670 ASIZP0063864 ASIZP0064244 ASIZP0066230 ASIZP0066802 ASIZP0067593 ASIZP0067985 ASIZP0075057 ASIZP0801503 ASIZP0803746 ASIZP0806599 ASIZP0901321 ASIZP0911503 ASIZP0913746 ASIZP0916599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Shortdorsal Cutthroat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上頜長大於下頜長,體色為棕色,鱗片較小且密度較高,鋤骨齒呈單一排列,總共25顆,前上頜骨篩骨複合齒共8顆;前鼻孔具有皮瓣延伸物,開口朝正前方,後鼻孔開口周圍具有環狀突起,位於眼睛正前方,前鼻孔有1個感覺孔,篩竇有1個感覺孔,眼眶下有6個感覺孔,前鰓蓋下頜有7個感覺孔,上眼眶有2個感覺孔;背鰭前脊椎骨數45,肛門前脊椎骨數28,總脊椎骨數133,胸鰭鰭條數8,尾鰭鰭條數11,肛門前側線孔數31,背鰭至側線的鱗片數16-20。形質測量上,各部位與體全長TL的百分比:肛門前長度32.8%,尾長69%,軀幹長20.9%,鰓孔位體高6.8%,肛門位體高5%,背鰭前長43.9%,頭長42%,側線長86.6%;與頭長的百分比:上頜長59.1%,下頜長58.1%,眼窩間距19%,吻長36.1%,眼徑長16.1%,胸鰭長40.6%,鰓孔長11.9%。各部位與體全長比例:肛門前長度3.1,尾長1.5,軀幹長4.8,鰓孔位體高14.6,肛門位體高19.7,背鰭前長2.3,頭長8,側線長1.2;與頭長的比例:上頜長1.7,下頜長1.7,眼窩間距5.3,吻長2.8,眼徑長6.2,胸鰭長2.5,鰓孔長8.4。(陳鴻鳴、楊瑋庭)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斜坡之深海底棲性魚種,為300-1200公尺之優勢魚種,喜歡生活於有洋流的海底,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維生。生態習性不甚清楚。  

地理分布

全球性分布,除東北太平洋海域以外。臺灣各地海域皆有發現。  

漁業利用

數量頗多,非經濟性魚種,僅供下雜魚利用及學術研究使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