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
|
![]() by: 林上智 |
||||||||
命名者 | Karmovskaya, 2004 | 棲息深度 | 100 - 1100公尺 | |||||||
中文名 | 臺灣蜥鰻 | 有毒魚類 | 否 | |||||||
科中文名 | 鴨嘴鰻科 ![]() |
經濟性 | 否 | |||||||
科號科名 | F087 Nettastomatidae | 食用魚類 | 否 | 中國大陸名 | 臺灣蜥鰻 | |||||
最大體長 | 34.2 cm | 觀賞魚類 | 否 | 其他中文名 | 絲仔鰻 | |||||
世界分布 | 印度至西太平洋 | 台灣分布 | 西南部、東北部
![]() |
|||||||
棲息環境 | 深海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
參考文獻 | Karmovskaya, E. S. ( 2004) Benthopelagic bathyal conger eels of families Congridae and Nettastomatidae from the western tropical Pacific, with descriptions of ten new species. J. Ichthyol. v. 44 (Suppl. 1): S1-S32. | |||||||||
典藏標本 |
![]() ![]() ![]() ![]() ![]() ![]() |
|||||||||
英文俗名 | Duck-billed eel | |||||||||
瀕危狀態 | ![]() |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肛門前為圓柱形,肛門後呈扁平狀;尾部末端纖細,尾鰭延長;肛門位於魚體體中央之前。頭稍窄;吻延長,上頜長約等於下頜長,或略長一些;口裂不高過眼睛後緣。PAV:33;肛門前側線孔數:32。背鰭前長佔肛門前長36.3%;頭長佔肛門前長35.4%;吻長佔頭長35.2%;眼徑佔頭長的11%;上頜長佔頭長的50%;下頜長佔頭長的 46.7%。錐狀細齒,上、下頜齒多列;咽喉齒位於鋤骨齒末端的兩邊;鋤骨齒多列,中間列較大,密集排列,約16顆以上,分布自上頜前齒起至眼睛前緣結束。前鼻孔呈管狀,位於上頜吻端;後鼻孔較大,位於眼睛水平正前方。魚體無鱗;側線完全,為一層薄膜分佈在魚體中央,有側線孔分布在膜上。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背鰭起點於鰓孔上方或稍微偏後;不具胸鰭。新鮮魚體頭部通常為淡紅色,體色為透明白色,鰓蓋呈亮銀色,腹部為白色。鰭條末端為黑緣,尾部末端開始之鰭條呈黑色,尾鰭全黑。福馬林中的魚體呈單一白色。(陳鴻鳴 & 林上智) |
|||||||||
棲所生態 | 深海魚種。以小型蝦類、魚類等為食。 |
|||||||||
地理分布 | 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海域。主要發現於臺灣東北部、西南部海域。 |
|||||||||
漁業利用 | 本種為罕見魚種,無經濟利用,一般充作下雜魚以及學術研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