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ilsa kelee  
發音 
Hilsa kelee花點鰣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Cuvier, 1829)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花點鰣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鯡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97 Clupe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花點鰣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中國鰣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澎湖 
棲息環境 大洋、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印度孟加拉灣 
同種異名 Alausa brachysoma, Alausa kanagurta, Alosa brevis, Alosa malayana, Clupea durbanensis, Clupea kanagurta, Clupea kelee, Clupea platygaster, Clupea sinensis, Clupeonia blochii, Harengula zeylanica, Hilsa kanagurta, Hilsa kanakurta ...共18筆..  
參考文獻 臺灣脊椎動物誌(1985);中國動物誌-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及鼠鱚目(張, 2001)  Whitehead, P. J. P.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張世義 編著 2001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Five-spot herring; Kelee; Flat herring; Hilsa herring; Kelee shad; Five spot herring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長卵圓形,側扁;腹部有稜鱗,15-16+14個。頭部頂骨緣寬,頂緣具許多細紋。吻等於成大於眼徑。眼側位;脂性眼臉發達。口小,端位;上下頜約等長;前上頜骨中間具顯著缺刻;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眼中部下方;無齒。鰓蓋骨光滑。體被圓鱗,後緣具細孔;背鰭和臀鰭基部之鱗鞘低;腹鰭基部具腋鱗;尾鰭具細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末端軟條不延長如絲,具軟條16-17;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20-21;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體側具4-7個暗色斑。

棲所生態

沿近海表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有時會進入內灣或潟湖區內。群游性。以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新幾內亞,北至南中國海、臺灣。臺灣分布於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產量高之高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在10,000-50,000公噸間。主要漁法為流刺網與圍網。一般多醃漬後出售,生鮮時可適合煎炸後食用,或製成魚粉。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