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ardinella albella  
發音 
Sardinella albella白腹小沙丁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47) 棲息深度 0 - 50公尺
中文名 白腹小沙丁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鯡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97 Clupe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白腹小沙丁魚 
最大體長 1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白腹小沙丁、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澎湖 
棲息環境 大洋、河口、近海沿岸、潟湖、
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印度朋迪榭裡 
同種異名 Clupalosa bulan, Clupea bulan, Clupea hypelosoma, Clupea perforata, Clupea perforate, Clupea sundaica, Clupeonia perforata, Harengula bulan, Harengula dollfusi, Harengula perforata, Kowala albella, Kowala lauta, Sardinella bulan ...共17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及鼠鱚目(張, 2001)  Whitehead, P. J. P.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Hiroyuki Motomura, Seishi Kimura etc. 2001 張世義 編著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70534 ASIZP0074902 BMNH1979.3.21.333 NMMBP04047 NMMBP04464 NMMBP04566 NMMBP04669 NMMBP04694 NMMBP05125 NMMBP05126 NTMP0235 NTMP1437 NTUM00137 NTUM02037 SU49343  
英文俗名 Short-bodied sardine; Sardine; Perforated-scale sardine; White sardinella; White sardinell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具稜鱗,17-18+ 12-13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41-68。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僅有最後1條之中央部位不中斷;鱗片後緣之小孔多於20個以上;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1片。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8;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8-19;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末緣無明顯黑斑。背鰭淡黃,前端基部具黑點;尾鰭淡黃,上下葉具黑緣,末端不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

棲所生態

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有時會進入河口域、內灣或潟湖區內。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如矽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波斯灣及非洲東部,東至印尼及阿拉夫拉海,北至臺灣,南至巴布新幾內亞。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本種魚產量並不大,常混於底拖漁獲中,可生鮮、乾製或醃漬出售。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與拖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