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oplostethus crassispinus  
發音 
Hoplostethus crassispinus重胸燧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Kotlyar, 1980 棲息深度 280 - 600公尺
中文名 重胸燧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燧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80 Trachichthy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重胸棘鯛 
最大體長 25.4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燧鯛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東北太平洋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Nakabo T. 2002 歐武雄 2006 朱永淳 2009 
典藏標本 ASIZP0058510 ASIZP0060229 ASIZP0061589 ASIZP0062292 ASIZP0063119 ASIZP0063143 ASIZP0063623 ASIZP0064530 ASIZP0065134 ASIZP0066274 ASIZP0066326 ASIZP0066692 ASIZP0066693 ASIZP0066887 ASIZP0067633 ASIZP0074228 ASIZP0080171 ASIZP0080418 ASIZP0700061 ASIZP0800813 ASIZP0801251 ASIZP0801252 ASIZP0900302 ASIZP0900356 ASIZP0910813 ASIZP0911251 ASIZP0911252 CAS214599 NMMBP00110 NMMBP01119 NMMBP02865 NMMBP03524 NMMBP03531 NMMBP03798 NMMBP04128 NMMBP05403 NMMBP05784 ...列出全部43筆... 
典藏基因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Slimehea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呈卵圓形。頭大而高,具大型的黏液腔,外被以薄膜。吻鈍短。眼大;眼眶下緣及後緣具若干條長短不一的骨脊。口前位,斜裂,上頜骨末端達眼後緣下方,下頜骨略突出,在縫合處具一小突起;上下頜細小,絨毛狀;鋤骨及腭骨具齒。鰓耙細長,鰓耙數18-20。鰓蓋骨後緣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下緣具另一強棘。體被小櫛鱗,頭部無鱗;側線約略平直,鱗片較體側其他部份鱗片大約2-3倍,其上有一棘凸;腹鰭與臀鰭間之腹中線上具10-15個稜鱗。肛門緊接於臀鰭起點之前。背鰭單一,無缺刻,硬棘數VI ,最末棘最長,軟條數 13,皆較硬棘長;臀鰭第一硬棘很小,具III +9-10鰭條;尾鰭深叉,上下葉緣尖形。體灰褐色,口腔及鰓腔黑色。除胸鰭淡紅色外,各鰭淡色;尾鰭不具黑色緣。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陡坡區280-500公尺深水域的深海底層魚類,通常出現在硬質底層處。以小蝦及魚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及夏威夷等地。臺灣分布於東北部及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罕見之魚種,可利用底拖網捕獲,產量少且魚體小,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