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Grammicolepis brachiusculus  
發音 
Grammicolepis brachiusculus斑線菱鯛
by: ©海洋科技博物館
命名者 Poey, 1873 棲息深度 400 - 800公尺
中文名 斑線菱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線菱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87 Grammicolepid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斑線菱鯛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斑菱的鯛、線鱗鯛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古巴哈瓦那 
同種異名 Daramattus americanus, Daramattus armatus, Daramattus barnardi, Grammocolepis brachiosculus, Vesposus egregius, Xenolepidichthys americanus   
參考文獻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4);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Carpenter, K. E. etc. 1999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352 ASIZP0072325 ASIZP0805243 ASIZP0915077 FRIP00015 FRIP00499 NMMSTP00903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Thorny tinsefish; Grammicolepidi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成魚體延長,幼魚則呈菱形;體極側扁,體高遠大於頭長。口小;上下頜皆具1-2列小而細的齒。鰓耙退化。19公分以下幼魚的背鰭和臀鰭的兩側基底具小棘板。背鰭具VI硬棘及33-34不分枝之軟條;臀鰭具II或III硬棘33-38不分枝之軟條;背鰭和臀鰭前兩根硬棘具鋸齒且於幼魚時延長呈絲,但成魚時退化;尾鰭深叉形,上葉長於下葉 ;腹鰭具I硬棘及6分枝之軟條。背椎骨數43。成魚體色一致為銀白;幼魚體側另具不規則之斑駁、尾鰭具黑點以及臀鰭具5條黑帶。

棲所生態

深海魚類,棲息深度在中水層至海床約500公尺間的水域,生態習性不詳。 

地理分布

分布於東大西洋區:由西班牙至南非等海域;西大西洋區:由喬治灘至蘇利南莫河外海域;北太平洋區:由日本至夏威夷海域。臺灣發現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中小型魚類,偶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不具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