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inous coccineus  
發音 
Minous coccineus橙色虎鮋
未選定代表照或沒有圖片
命名者 Alcock, 1890 棲息深度 - 50公尺
中文名 橙色虎鮋 有毒魚類 是 
科中文名 鮋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04 Scorpae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獨指虎鮋 
最大體長 1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鬼虎魚、貓魚、魚虎、虎魚、石狗公、石頭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度孟加拉灣 
同種異名 Minous superciliosus, Minous trachycephal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Eschmeyer, W.N., 1986. Scorpaenidae. p. 463-478. In M.M. Smith and P.C. Heemstra (eds.) Smiths' sea fishes. Springer-Verlag, Berlin;Fishbase(2008)  Alcock, A. W. 1890 Smith, M. M. etc. 1986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NTUM06924 SU49442  
英文俗名 Scarlet stinger; Onestick stingfish; Spotted stingfish; Eenstok-steekvis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大,頭高與頭寬幾等長。眼後頂骨部有一橫行凹溝;額骨、頂骨及翼耳骨上有多數小瘤狀突起。眶前骨二棘前短後長。口中大,斜裂,下頜稍突出;腭骨無齒。有鰾。背鰭硬棘X-XI,背鰭第I棘約短於第II棘,該二棘之基部幾乎相連,各棘間之鰭膜缺刻,前半部較深,後半部較淺,軟條11-13(通常為12); 臀鰭硬棘II,軟條9-10;腹鰭I, 5;胸鰭最下方有一游離但不分枝之軟條。體色不一,背鰭後部有褐白相間之斜走條紋,延伸至背部;胸鰭內面灰色而有不規則之黑白斑點;尾鰭為一致之灰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近沿海沙泥的底棲性魚類,可以利用胸鰭的游離鰭在海底爬行。具偽裝能力,時常埋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西起南非的德爾班北方、紅海及阿拉伯海,東至泰國灣、臺灣,南至澳洲。臺灣西南部海域有分布。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