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seudanthias hypselosoma  
發音 
Pseudanthias hypselosoma高體擬花鱸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78 棲息深度 1 - 40公尺
中文名 高體擬花鱸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高體擬花鮨 
最大體長 19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花鱸、海金魚、紅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沖繩島 
同種異名 Anthias hypselosoma, Anthias truncatus, Pseudanthias hypeelosoma, Pseudanthias trunca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Randall et al.,1990)  Bleeker, P. 1878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NMMBP08700 NMMBP08748 NTUM06179  
英文俗名 Stocky anthias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吻短。眼中大,眼眶後緣無乳突。口較大,稍傾斜。上下頜齒細小,前端具犬齒。下及間鰓蓋骨下緣具鋸齒。體被小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44-48;上頜不具鱗;各鰭亦不具鱗。背鰭連續,具硬棘X,軟條15-17(多為16),第IV-X背鰭棘幾乎等長;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延伸不及至臀鰭;胸鰭軟條18-20;尾鰭近截形,雄魚上下葉端略為尖突。體背側鱗片中央黃色,週緣為淡藍紫色,腹側為白色;頭部由眼下方至胸鰭基部具一條粉紫藍色至橘紅色斜帶。雄魚於背鰭第VII-X背鰭棘 膜上具一紅斑;雌魚尾鰭具鮮紅色緣。以前所記載之截尾擬花鮨(Pseudanthias truncat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受潟湖或內灣保護的礁區,通常成群活動。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馬爾地夫,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南部及東北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小型花鱸,不具食用經濟性之魚種。體色豔麗,是水族常見魚種,一般皆以陷阱法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