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seudanthias pleurotaenia  
發音 
Pseudanthias pleurotaenia側帶擬花鮨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7) 棲息深度 10 - 180公尺
中文名 側帶擬花鮨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鮨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38 Serra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側帶擬花鮨 
最大體長 2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花鱸、海金魚、紅魚 
世界分布 中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蘭嶼、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摩鹿加群島 
同種異名 Anthias pleurotaeni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Randall et al.,1990)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148 ASIZP0056151 ASIZP0057528 ASIZP0058109 ASIZP0058453 ASIZP0058994 ASIZP0059267 ASIZP0059565 ASIZP0059657 ASIZP0069374 ASIZP0069375 ASIZP0069389 ASIZP0069408 ASIZP0069409 ASIZP0069410 ASIZP0801201 ASIZP0801202 ASIZP0801203 ASIZP0911201 ASIZP0911202 ASIZP0911203 BPBMI23416 FRIP22438 NMMBP03323 NMMBP08527 NMMSTP00847 NTUM05690 NTUM05691 NTUM07486 RUSI27644  
典藏基因2016-02-03,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2-03,Chia-Hao Chang,CO1,100% 2016-02-03,Chia-Hao Chang,CO1,100%
英文俗名 Square-spot fairy basslet; Squarespot anthias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吻短。眼中大,眼眶後緣無乳突。口較大,稍傾斜。上下頜齒細小,前端具犬齒。下及間鰓蓋骨下緣微具鋸齒。體被小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45-50;上頜不具鱗;各鰭亦不具鱗。背鰭連續,具硬棘X,軟條16-18,第III背鰭棘最長,雌雄皆延長,但不特別延長如絲;臀鰭硬棘III枚,軟條7;腹鰭腹位,延伸至臀鰭或不及;胸鰭軟條17-19;尾鰭彎月形,上下葉不特別延長如絲。雄魚體背側橘缸色,腹側偏深紫紅色;眼下斜向經過胸鰭而延伸至尾柄前具一鑲紫紅色之深橘紅色縱帶;體側具方形之粉紅色大斑;背鰭軟條部末端具橘紅斑塊;各鰭具藍緣;尾鰭上下葉末端紫色。雌魚體一致黃色,除腹部外,鱗片皆具橘色緣;眼下斜向至胸鰭而一鑲紫紅色之深黃色縱帶,其後另具2條紫紅色細紋。

棲所生態

主要成一小形而鬆寬的群體,棲息於受洋流沖擊的礁區斜坡或獨立礁斜坡處,棲息深度在10-180公尺左右。社會階層行為明顯,小魚在下,雌魚中,少數雄魚在上;雄魚具強烈的領域性。生殖行一夫多妻制,雄魚死亡後由雌魚依序遞補。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中太平洋區,西起印尼,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南部、綠島及蘭嶼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小型花鱸,不具食用經濟性之魚種。體色豔麗,是水族常見魚種,一般皆以陷阱法捕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