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storhinchus cheni
Ostorhinchus cheni陳氏鸚天竺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Hayashi, 1990) 棲息深度 20 - 100公尺
中文名 陳氏鸚天竺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天竺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52 Apogo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陳氏天竺鯛 
最大體長 13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面側仔、大目側仔 
世界分布 日本至臺灣   台灣分布 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沖繩 
同種異名 Apogon cheni, Apogon sp. 2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Shao, K. T., and J. P. Chen (1986) The New Records of Cardinalfishes from Taiwan, with a Synopsis of the Family Apogonidae. Journ. Taiwan Museum, 39(2):61-104;Fishbase(2006)  Shao, K.T. etc. 1986 Hayashi, M.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Mabuchi, K. , T. H. Fraser, H. Song, Y. Azuma etc. 2014 
典藏標本 ASIZP0055978Paratype ASIZP0055988Paratype ASIZP0061922 FRIP21603 NMMBP03347 NMMBP05818 NMMBP05835 NTMP0302 NTMP1462  
英文俗名 Chen's cardina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主上頜骨長度可達眼睛中央的下方。齒絨毛狀,前鰓蓋稍呈鋸齒。第一背鰭之第I棘即是最短的硬棘,其長度約為第II硬棘的1/4,而第II硬棘約為第III硬棘的1/2-1/3;第IV硬棘最長,但其長度較眼徑和吻長的總和為短。胸鰭長,超越臀鰭的起端。D. VII-I,9;A. II,8;P. 14;Pred. S. 5;Ll. 25-26;Tr. 2/7;GR. (1-3)4+1+(14- 15);HL. 2.48-2.60;BD. 2.54-2.66 in SL;ED. 3.10-3.20;SnL. 4.58-4.85,IS. 5.32-5.54 all in HL。體棕色,體側具兩條水平狹帶,中間一條從眼上方到尾柄,上方一條自吻端向後延伸,僅到第二背鰭下方止。尾柄中央有和瞳孔大小相當之黑點。陳氏天竺鯛(Apogon cheni)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面海側的礁石區,從礁盤的外緣至深達100公尺處。白天停留在岩礁下方或洞穴內,晚上則外出覓食多毛類以及其它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臺灣南部及日本琉球海域。臺灣南部海域分布於墾丁至小琉球一帶。 

漁業利用

通常以下雜魚處理,用作魚飼料,有時會曬成小魚乾自家食用,並無任何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