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colopsis xenochroa
Scolopsis xenochroa欖斑眶棘鱸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Günther, 1872 棲息深度 5 - 50公尺
中文名 欖斑眶棘鱸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金線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76 Nemipte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藍帶眶棘鱸 
最大體長 22 cm TL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欖斑赤尾冬、紅尾冬仔、月白(臺東)、龍占舅(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澎湖、蘭嶼、綠島、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印尼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A review of the genus Scolopsis of nemipterid fishes, with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records from Taiwan(Shen, 1997)  Günther, A. 187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Shen, S.-C. 1997 
典藏標本 ASIZP0055678 ASIZP0055820 ASIZP0057707 ASIZP0058851 ASIZP0059568 ASIZP0063455 ASIZP0063484 ASIZP0071235 ASIZP0073616 ASIZP0805831 ASIZP0806165 ASIZP0915831 ASIZP0916165  
典藏基因2016-02-02,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Olive-spotted monocle-bream; Pearl-streaked monocle bream; Oblique-barred monocle bream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端尖細,頭背幾成直線,兩眼間隔區不隆突。吻中大。眼大;眶下骨的後上角具一銳棘,下緣有細鋸齒,上緣具前向棘。口中大,端位;上頜末端上緣不具鋸齒狀;頜齒細小,帶狀;鋤骨、腭骨及舌面均不具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6。體被大櫛鱗;頭部鱗域向前伸展至眼前緣至後鼻孔間;側線鱗數43-44;側線與硬背鰭基底中點間有鱗3 .5。背鰭連續而無深刻,具硬棘 X,軟條9;臀鰭硬棘III,軟條 7;腹鰭達臀鰭起點前;胸鰭達肛門;尾鰭上葉先端呈短絲狀突出。體背藍褐色,腹面銀白色,側線起始部附近有一藍色斜帶,體後半側沿側線下緣有一黃色縱帶,體背側前半部並有若干斜行黑點列。

棲所生態

通常單獨或數尾在礁岩地區或礁岩外緣之砂地上活動,游泳時以一游一停的方式前進,以礁岩或砂地上的小魚、蝦或軟體動物為主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馬爾地夫,東至所羅門,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皆有分布。臺灣南部、綠島及蘭嶼海域皆可發現。 

漁業利用

本魚全年皆有產,可利用手釣或在礁岩外砂地放流刺網捕獲,捕獲數量多,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