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onodactylus argenteus  
發音 
Monodactylus argenteus銀鱗鯧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 0 - 20公尺
中文名 銀鱗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銀鱗鯧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87 Monodactyl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銀大眼鯧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金鯧、銀鯧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小琉球、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
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印度 
同種異名 Chaetodon argenteus, Monodachtylus argenteus, Monodactylus argentues, Psettus argenteus, Psettus rhombeus, Scomber rhombe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7575 ASIZP0058351 ASIZP0058771 ASIZP0064826 ASIZP0065093 ASIZP0070891 ASIZP0071233 ASIZP0073171 ASIZP0079264 ASIZP0800233 ASIZP0800460 ASIZP0804211 ASIZP0805596 ASIZP0900116 ASIZP0910233 ASIZP0910460 ASIZP0914211 ASIZP0915596 FRIP00197 FRIP20043 FRIP21043 FRIP22422 NMMBP00800 NMMBP02286 NMMBP02443 NMMBP02675 NMMBP03277 NMMSTP00676 NMNSF00834  
典藏基因2012-01-02,Chia-Hao Chang,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2011-07-15,柯慧玲,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Silver moonfish; Silver mono; Sea kite; Silver and black butterflyfish; Singapore angelfish; Silver moony; Silvery moony; Silver batfish; Diamondfish; Diamond moonfish; Black bat fish; Finger fish; Fingerfish; Natal moony; Kitefish; Natal moonie; Mono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且極側扁。口中型;上頜可伸縮;上下頜具小錐狀齒帶;主上頜骨裸露,無副上頜骨,枕骨上有強大的突起稜骨。前鰓蓋骨具鋸齒緣,具弧形側線。體被易落的小櫛鱗或圓鱗,鱗片擴展至奇鰭上,頰部及鰓蓋亦被鱗。具單一背鰭及臀鰭,背鰭及臀鰭上的硬棘退化,通常覆於皮膚或鱗片之下,其後軟條延長呈鐮刀狀;胸鰭圓形;尾鰭略凹入;稚魚具腹鰭,但成魚的腹鰭退化或消失。脊椎骨9-10+14。 成魚呈銀色,只有在背鰭和臀鰭的末稍顏色較暗,尾鰭淡色或偏黃;稚魚呈銀灰色,頭部並有兩條橫越頭部的暗帶。

棲所生態

屬於暖水性的小型魚類,為群集性的魚種,喜歡大群游動於岩礁或港灣邊的水層,對水質適應性極強,常游入河川下游,既可在淡水中生活,也可在淤泥性的沿岸活動,用絨毛狀的牙齒濾食水中的浮游動物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北至琉球,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東北部、西部及小琉球等。 

漁業利用

體型小,不具食用價值,但銀白的體色為人們所喜愛,水族人士俗稱它為銀鯧,可用淡水來馴養它,是水族館的常客,在臺灣未污染的河川中,偶爾還可發現它閃耀的身影。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