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Forcipiger longirostris  
發音 
Forcipiger longirostris長吻鑷口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roussonet, 1782) 棲息深度 1 - 25公尺
中文名 長吻鑷口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長吻鑷口魚 
最大體長 22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火箭蝶、黃火箭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綠島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社會群島和夏威夷群島 
同種異名 Chaetodon longirostris, Chelmo longirostris, Forcipiger cyrano, Forcipiger inornatus, Prognathodes longirostri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Shen, S. C. etc. 197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FRIP22263 NTUM02797 NTUM02808 NTUM06334  
英文俗名 Rare long-nose; Big long-nosed butterflyfish; Big longnosed butterflyfish; Black long-nosed butterflyfish; Long-nosed butterflyfish; Longnose butterflyfish; Longsnouted coralfish; Long-beaked butterfly 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而高,略呈卵圓形或菱形。吻部顯著延長而成一管狀,體高約為其之1.1-1.5倍。前鰓蓋角緣尖銳。體被小鱗片,側線完全,達尾鰭基部,高弧形。背鰭棘XI,第II棘短於第III棘的1/2,軟條24-27;臀鰭棘III,軟條17-20。體黃色;自眼下緣及背鰭基部及胸鰭基部之頭背部黑褐色,吻部上緣亦為黑褐色,胸部有7-9列黑褐色斜向斑紋,其餘頭部、吻下緣及腹部銀白色。背、腹及臀鰭黃色;背、臀鰭軟條部具淡藍緣;臀鰭軟條部後上緣具眼斑;胸鰭及尾鰭淡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面海的礁區,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單獨或小群生活。以小型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洲,東至夏威夷、馬貴斯群島(Marquesan Is.)及皮特康群島(Ritcairn Is.),北至小笠原群島,南至新克勒多尼亞群島。臺灣南部及東部海域可見其蹤跡。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屬於罕見的魚種。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