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魚類資料庫改版公告

本站已進行改版,內容將不再更新。請改造訪 新網站

學名
Gorgasia japonica  
發音 
Gorgasia japonica日本園鰻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Abe, Miki & Asai, 1977 棲息深度 1 - 20公尺
中文名 日本園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糯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6 Cong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日本園鰻 
最大體長 10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糯米鰻、穴子鰻、臭腥鰻、海鰻、沙鰻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蘭嶼 
棲息環境 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日本近八丈小島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張詠絮,2011。臺灣海域糯鰻之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Abe, T., M. Miki etc. 197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587  
英文俗名 Pacific spaghetti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身體極度延長呈細圓柱狀,尾部側扁,頭部及身體呈淡褐色,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72.5-88.9及96.0-119.8倍;肛門約位於全長中點之前;尾長適度延長,其長度小於肛門前長的2倍;尾端較硬,不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極度退化,肉眼幾乎無法看見;背鰭起點略後於胸鰭基部;奇鰭幾乎為透明,具黑色及白色邊緣,鰭條不分節;胸鰭退化呈半透明,位於體高中點;活體時感覺孔周圍具白色斑;鰓孔小;全長為頭長之21.4-30.3倍,吻端短呈圓鈍狀,口裂上傾,末端約位於眼睛水平中點下方,下顎略長於上顎,吻長小於眼直徑,吻長為眼直徑之0.6-0.8倍;眼睛大,約占頭長的18-20 %;嘴唇發達,具上、下反摺之游離唇瓣;前鼻孔為短管狀,鑲嵌於上唇前端,後鼻孔為圓形。前鰓顎有9-10個感覺孔,顳骨接合處有6個感覺孔;肛門前背鰭鰭條數為168ca.-232;背鰭前側線孔數4-5,胸鰭前側線孔數4,肛門前側線孔數34;背鰭前脊椎骨數5-9,肛門前脊椎骨數65,血管閉合處前脊椎骨數74ca.-77,總脊椎骨數169-178。Shao (1990)新記錄此種;由於其特殊的生態習性,水族產業可能有貿易行為而建議保育。

棲所生態

棲息於珊瑚礁沙質底海域,會利用尖且較硬的尾部鑽沙,將身體埋在沙洞中,露出頭部及一小部分身體隨海流晃動,主要攝食小型浮游生物,通常為獨居性群體生活。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及西南太平洋。臺灣海域目前出現在東南部的蘭嶼海域。  

漁業利用

量少;具潛水觀光觀賞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