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acrocephenchelys brevirostris  
發音 
Macrocephenchelys brevirostris短吻大頭糯鰻
by: 張詠絮, 陳鴻鳴
命名者 (Chen & Weng, 1967) 棲息深度 280 - 440公尺
中文名 短吻大頭糯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糯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6 Cong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短吻大頭糯鰻 
最大體長 42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糯米鰻、穴子鰻、臭腥鰻、海鰻、沙鰻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砂泥底  模式種產地
臺灣屏東東港 
同種異名 Rhynchoconger brevirostris   
參考文獻 Chen & Weng, 1967;Chen Y.-Y. (2002)博士論文;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張詠絮,2011。臺灣海域糯鰻之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典藏標本 ASIZP0060186 ASIZP0060316 ASIZP0062152 ASIZP0062538 ASIZP0063752 ASIZP0064098 ASIZP0065226 ASIZP0074882 ASIZP0075075 ASIZP0700290 ASIZP0806617 ASIZP0901383 ASIZP0916617 CAS216685 NMMBP03522 NMMBP03717 NMMBP03731 NMMBP04181 NMMBP05177 NMMSTP01689 NTOU-AE5769 NTOU-AE5805 NTOU-AE5806 USNM00268811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Cong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身體延長,尾部側扁且漸細,頭部及身體上半部呈灰褐色,腹側為白色且具有數列微小但肉眼可見的感覺孔,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8.1-24.6及18.8-29.7倍;肛門約位於全長1/3處略為前方,肛門前長佔全長的28-30 %;尾長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2.3-2.6倍;尾端柔軟,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延長;背鰭起點約位於胸鰭末端上方;奇鰭為白色,靠近末端為暗色,鰭條分節;具有胸鰭,位於體高中點之上方;鰓孔為黑色圓弧形,位於身體側邊中點,其上緣約與胸鰭基部下緣等高;全長為頭長之8.0-9.7倍,吻端圓鈍,口裂末端未到達眼睛水平中點,上顎明顯長於下顎,吻長大於眼直徑,吻長為眼直徑之1.3-2.4倍;眼睛較小,約占頭長的10-14 %;嘴唇不具上唇瓣;前鼻孔為短管狀,靠近吻端,後鼻孔為橢圓形,約位於眼睛上緣前方。眼窩有3個感覺孔,下眼窩有5個感覺孔,前鰓顎有5-6個感覺孔,顳骨接合處無感覺孔;胸鰭鰭條數為11-14,肛門前背鰭鰭條數為39-44;背鰭前側線孔數11-12,胸鰭前側線孔數5,肛門前側線孔數26-28;背鰭前脊椎骨數13-14,肛門前脊椎骨數30-31,血管閉合處前脊椎骨數41-44,總脊椎骨數150-153。本種與M. brachialis主要差異在於腹部佈滿感覺孔。背部為灰棕色,腹部為白色,兩者有明顯的區隔;胸鰭較長,背鰭起點位於較前方,因此胸鰭末端向後延伸可超過背鰭起點。本種由陳與翁在1967年發表為Rhynchoconger brevirostris,後陳(2002)認為本種為Macrocephenchelys soela之異名,但經D. G. Smith認定為Macrocephenchelys之有效種(2009.11 pers. comm.)。

棲所生態

棲息於大陸棚及大陸斜坡沙泥底海域。肉食性。    

地理分布

臺灣、菲律賓、印尼及新喀里多尼亞,水深約280-440公尺。臺灣分布於東北部、東部及西南部。 

漁業利用

以下雜魚販售,不具漁業規模及經濟價值,但具學術研究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