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
|
![]()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
||||||||
命名者 | (Bleeker, 1863) | 棲息深度 | 3 - 25公尺 | |||||||
中文名 | 短線蚓鰻 | 有毒魚類 | 否 | |||||||
科中文名 | 蚓鰻科 ![]() |
經濟性 | 否 | |||||||
科號科名 | F076 Moringuidae | 食用魚類 | 否 | 中國大陸名 | 線蚓鰻 | |||||
最大體長 | 33 cm | 觀賞魚類 | 否 | 其他中文名 | 蚓鰻 | |||||
世界分布 | 印度至太平洋 | 台灣分布 | 東部、南部、小琉球、蘭嶼
![]() |
|||||||
棲息環境 | 砂泥底、近海沿岸 | 模式種產地 |
|
|||||||
同種異名 |
Aphthalmichthys abbreviatus ![]() |
|||||||||
參考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 |
|||||||||
典藏標本 |
![]() ![]() ![]() ![]() ![]() ![]() ![]() ![]() ![]() ![]() ![]() ![]() |
|||||||||
英文俗名 | Worm eel; spaghetti eel | |||||||||
瀕危狀態 | ![]() |
|||||||||
形態特徵 | 體極長,圓柱狀。體長為體高之48.1倍,頭長之11.8倍;尾長為頭與軀幹之0.5倍;頭長為吻長之7.2倍;吻長為眼徑之2.7倍;胸鰭約與眼徑等長。眼小,被覆皮膚。前鼻孔管狀,位於吻端;後鼻孔位於眼前。口裂超過眼之後緣;齒圓錐狀,上、下頜骨齒及鋤骨齒均為一列;前上頜骨齒五枚。舌固定。鰓裂小,側位。肛門在體之後半部。無鱗。背鰭起點在肛門上方之後(約五倍吻長之後),臀鰭之上;背、臀鰭低,與尾鰭相連;胸鰭退化。福馬林標本,淡粉紅色。 |
|||||||||
棲所生態 | 棲息於沿岸砂泥底。生態習性不詳。 |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印屬拉克代夫群島、印尼、菲律賓、琉球群島、臺灣、馬歇爾群島、薩摩亞等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部海域。 |
|||||||||
漁業利用 | 罕見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