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Ophichthus urolophus  
發音 
Ophichthus urolophus裙鰭蛇鰻
by: 陳鴻鳴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棲息深度 - 100公尺
中文名 裙鰭蛇鰻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蛇鰻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81 Ophichth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裙鰭蛇鰻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裾蛇鰻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Conger uroloph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陳威立。 2006。臺灣東部海域蛇鰻科魚類之初步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Böhlke, J. E. 1956 Eugenia B. Bohlke, ed. 198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0183 ASIZP0060200 ASIZP0061595 ASIZP0062337 ASIZP0062396 ASIZP0063098 ASIZP0067964 ASIZP0068158 ASIZP0075090 ASIZP0803725 ASIZP0803919 ASIZP0900376 ASIZP0913725 ASIZP0913919 FRIP00764 FRIP01213 NMMBP02846 NMMBP02867 NMMBP05791 NMMSTP01532 NTMP0467 NTMP0696 NTUM04883 SIO69-401  
英文俗名 Snake eel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全長為頭長的8.3-9.2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23.4-26.9倍;全長為軀幹長的3.0-3.2倍。體較為粗長,尾長大於體長;吻端較為圓鈍;背鰭起點於胸鰭末端之後;無尾鰭,背、臀鰭於近尾端處明顯上揚;尾端柔軟呈肉質狀;齒皆為圓錐狀,具5顆上頜間齒,篩骨齒則排成二列,之後的鋤骨齒遞減為一列;體呈淺灰色,腹面較白;胸鰭白色,背、臀鰭亦白,但鰭緣略帶淡黃;頭部感覺孔不甚清楚,但於下頜兩側的數個感覺孔則明顯呈灰黑色條狀分布;平均脊椎骨組成:15-54-135,總脊椎骨數為134-137。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海域之沙泥底,以無脊椎動物或小魚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南部、琉球、香港、菲律賓及印尼均有記錄。臺灣四周海域皆有產,東部海域主要分布於大溪、長濱一帶。 

漁業利用

為臺灣常見的蛇鰻種類之一,數量頗多,產量僅次於食蟹荳齒蛇鰻,一般俗稱篡仔。於大溪漁港下雜魚堆採集時,經常可發現到本種及食蟹荳齒蛇鰻還在苟延殘喘,生命力極為強韌。可惜刺密肉少且腥味甚重,僅少數民眾會拿來藥燉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