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trongylura leiura  
發音 
Strongylura leiura無斑圓尾鶴鱵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0) 棲息深度 0 - 10公尺
中文名 無斑圓尾鶴鱵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鶴鱵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55 Belo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無斑柱頜針魚 
最大體長 1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臺灣圓尾鶴鱵、青旗、學仔、白天青旗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綠島 
棲息環境 大洋、礁區、砂泥底、河口、
近海沿岸、潟湖、礁沙混合區 
模式種產地
印尼雅加達 
同種異名 Belone ciconia, Belone ferox, Belone leira, Belone leiurus, Belone natalensis, Belone tenuirostris, Rhaphiobelone dammermani, Strongylura leiura leiura, Strongylura leiyra, Strongylurus leiura, Tylosurus leiur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rpenter, K. E. etc. 1999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354 ASIZP0805844 ASIZP0915844 NMMSTP00674 NTMP0673 SU7321  
英文俗名 Needlefish; Slender longtom; Yellowfin needlefish; Banded long-tom; Banded needlefish; Littoral needle fish; Littoral needlefish; Hornpike long-tom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略側扁,截面呈圓柱形,體高為體寬之1.4-1.7倍;頭部甚側扁,背側之中央溝發育良好;頭長大於鰓蓋後緣至腹鰭基底之間距;尾柄側扁,無側隆起稜。兩頜突出如喙,下頜長於上頜;具細齒,呈帶狀;無鋤骨齒;主上頜骨之下緣在嘴角處突出於眼前骨之下方。鰓耙缺如。鱗中等,鰓蓋具鱗,背鰭基底及臀鰭基底具鱗;背前鱗數130-180;側線低位,近腹緣,至尾柄處向上昇,而止於尾柄中部。背鰭與臀鰭對在,前者基底較短,背鰭起點在臀鰭第7-10軟條基底之上方,具軟條17-21,臀鰭軟條23-25;腹鰭基底位於眼前緣與尾鰭基底間距中央之略後方;尾鰭略凹入,下葉略較長。體背藍綠色,體側銀白色。尾鰭基底無黑班;胸鰭末端呈黃色。

棲所生態

大洋性魚類,喜歡成群在水表層活動,常十數尾成一群,掠食性強,以水表層的砂魚或銀漢魚為食,牙齒銳利,其他魚類一但被咬住,幾乎難以脫逃。亦常出現於河口或紅樹林區。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東起非洲東部,西至新幾內亞,北至南中國海及臺灣,南至澳洲。臺灣沿岸均可見。 

漁業利用

漁期以春、夏之季較盛,可利用流刺網、定置網或手釣等漁法捕獲,由於鶴鱵魚體上較容易有寄生蟲,因此儘量不要生食,可用鹽漬碳烤配上啤酒,味道不錯。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