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heilopogon agoo  
發音 
Cheilopogon agoo阿戈鬚唇飛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棲息深度 0 - 20公尺
中文名 阿戈鬚唇飛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飛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253 Exocoet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燕鰩鬚唇飛魚(燕鰩魚)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阿戈飛魚、飛烏、大烏(澎湖)、白翅仔(澎湖) 
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蘭嶼 
棲息環境 大洋、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Cheilopogon agoo agoo, Cypselurus agoo, Cypselurus agoo agoo, Exocoetus agoo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463 NTUM03554  
英文俗名 Japanese flying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體長為頭長之4.2-4.6倍,為體高之5.3-5.8倍。頭長略等於背鰭起點至尾鰭上葉起點之間距。吻鈍短。口開於前端,下頜略突出;兩頜有齒,齒微小;腭骨無齒。鼻孔兩對,大形,近於眼前。鰓裂寬,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鰓耙數5-7+ 16-17 = 121-23。鰾大,向後延長;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圓鱗,大而薄,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甚低,近腹緣,在胸部不分枝,具鱗52-57;背前鱗33-37;側線上鱗7。背鰭無棘,位於體之後部,具軟條10-12,鰭膜上無黑色或灰色斑;臀鰭起點在背鰭第2-4軟條基底之下方,具軟條9-11;胸鰭無斑點,上半部為淡黑色,其最上方之2鰭條不分歧;其末端不達;腹鰭長,末端達臀鰭基底,其基底位於鰓蓋後緣至尾鰭下葉止之間距的中央,呈淡黑色;尾鰭發達,深開叉,下葉較長。脊椎骨數43-45。幼魚下頜有2條鬚;背鰭高大。

棲所生態

洄游性魚種,生活於近海或淺海域之表水層,並不分布於開放水域。受驚嚇時會利用其特化的胸鰭躍出水面作長距離的滑翔。主要以橈腳類及端腳類等浮游生物為食。所產的卵團具有黏絲,可附著於漂游物或底棲海藻上。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臺灣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綠島及蘭嶼海域。 

漁業利用

臺灣較少見,並非重要之食用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