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argocentron rubrum  
發音 
Sargocentron rubrum黑帶棘鰭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Forsskål, 1775) 棲息深度 1 - 84公尺
中文名 黑帶棘鰭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金鱗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82 Holocent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點帶棘鱗魚 
最大體長 32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金鱗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黑帶棘鱗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紅海蘇丹港 
同種異名 Adioryx ittodai, Adioryx ruber, Holocenthrus aureoruber, Holocentrum dimidicauda, Holocentrum orientale, Holocentrum rubrum, Holocentrus alboruber, Holocentrus ruber, Holocentrus rubrum, Perca rubra, Sargocentoron rubrum, Sargocentron ruber, Sargocentrum rubrum ...共14筆..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8);Randall, J.E, 1998. Revision of the Indo-Pacific squirrelfishes (Beryciformes: Holocentridae: Holocentrinae) of the genus Sargocentron,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Indo-Pacific Fishe  Forsskål, P. 1775 Golani, D. 198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Randall, J. E. 1998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4465 ASIZP0055217 ASIZP0058157 ASIZP0059662 ASIZP0059666 ASIZP0063538 ASIZP0806524 ASIZP0916524 FRIP20129 NMMBP00694 NMMSTP00927 NTOUP200712-079 NTUM00024Paratype NTUM02269 NTUM03683 NTUM03684 NTUM03685 NTUM03686 NTUM03687 NTUM03688 NTUM03689 NTUM03690 NTUM06815 NTUM06994 ROM39369 USNM00259110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Redcoat; Russet squirrelfish; Soldier fish; Red squirrelfish redcoat; Red coat; Red squirre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裂斜。下頜不突出於上頜。前上頜骨的凹槽大約達眼窩的前緣上方;鼻骨的前緣末端有ㄧ棘;鼻窩沒有小刺。前鰓蓋骨後下角具ㄧ強棘;眶下骨上緣有側突的小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 34-37(35),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 2.5;頰上具5列斜鱗。鰓耙數 4-7 + 9-12 = 14-19。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 X-I,軟條 13-14(13);最後一根硬棘短於前一根硬棘。臀鰭有硬棘 IV,軟條 8(9);胸鰭軟條 13-15(14) ;尾鰭深叉形。具同寬度的紅褐色與銀白色斑紋交互的體側;通常在體側的紅褐色斑紋皆顯著。通常最上面的 2 條斑紋在背鰭的軟條部的基底末端相連而形成一個細長的深色的斑點;第三條彎曲向下而結束於尾鰭的基底中點,第 四條終止於尾柄; 第五 與第六條斑紋在尾柄的下緣向上而合為一;第 七 與第 八 在臀鰭的軟條部的後面基底末端形成一個另ㄧ暗色斑塊。背鰭的硬棘部鰭膜全為暗紅色,中央具似四角形白色大班紋且止於棘末端,除了後部外,膜頂部亦為白色;臀鰭最大棘區為深紅色;胸鰭基軸無黑斑;腹鰭鰭膜全是深紅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岸礁、潟湖、海灣或港灣中的淤泥礁或殘骸,通常成群結隊呼嘯於珊瑚間。ㄧ般棲息於較淺的岩礁區,偶爾也會潛到80公尺或更深的區域。白天躲在珊瑚礁洞穴中,晚上則游出洞穴在附近覓食,以甲殼類或小魚等為食物。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溫熱帶海域, 西起紅海到東加,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與澳洲新南威爾斯。臺灣各地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一般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的方法捕獲。魚肉白,但質地較爛,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因此適合抹鹽油煎食用。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而它的鱗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傷。在水族館中也有人看上它鮮紅的體色,將它飼養做為觀賞魚。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