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Sardinella hualiensis  
發音 
Sardinella hualiensis花蓮小沙丁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Chu & Tsai, 1958) 棲息深度 0 - 50公尺
中文名 花蓮小沙丁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鯡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097 Clupe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花蓮小沙丁魚 
最大體長 12.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花蓮小沙丁、青鱗仔、鰮仔、沙丁魚、扁仔、扁鰮、臭肉鰮(臺東) 
世界分布 臺灣至南中國海   台灣分布 東部 
棲息環境 大洋、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花蓮 
同種異名 Harengula hualiensis, Sardinella brachysom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中國動物誌-鱘形目;海鰱目;鯡形目及鼠鱚目(張, 2001)  Whitehead, P. J. P. 1985 Shen, S. C. etc. 1991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張世義 編著 2001 
典藏標本 ASIZP0059477 ASIZP0060879 ASIZP0060976 ASIZP0062102 ASIZP0064808 ASIZP0066238 ASIZP0066242 ASIZP0066278 ASIZP0070298 ASIZP0075098 ASIZP0080571 ASIZP0800306 ASIZP0801005 ASIZP0801006 ASIZP0801007 ASIZP0900022 ASIZP0911005 ASIZP0911006 ASIZP0911007 BMNH1979.3.21.321-322 BMNH1979.3.21.323-325 BMNH1979.3.21.326 BMNH1979.3.21.327 BMNH1979.3.21.328-330 BMNH1979.3.21.331 BMNH1979.3.21.332 BPBMI23190 FRIP22449 NMMBP04469 NTMP0151 NTUM07567 NTUM07568 NTUM07569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Taiwan sardinella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略圓,具稜鱗,17-18+ 12-13個。脂性眼瞼發達,幾完全覆蓋住眼睛。口小,前位;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鰓蓋光滑;下枝鰓耙數51-66。體被細薄圓鱗,極易脫落;鱗片上之垂直條紋可能不在中央部位中斷,或上下部份在中央部作重疊;背鰭和臀鰭基部有發達之鱗鞘;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具軟條17-19;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具軟條19-20;腹鰭軟條8;尾鰭深叉。體背部青綠色,體側下方和腹部銀白色;鰓蓋末緣具不明顯黑斑。背鰭淡黃,前端基部具黑點;尾鰭淡黃,上下葉或具黑緣,且末端具大塊黑斑;胸鰭淡黃;餘鰭淡色。

棲所生態

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群游性。以浮游生物,如矽藻、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之臺灣東部海域,或向南至香港海域。 

漁業利用

本種魚產量並不大,常混於底拖漁獲中,可生鮮、乾製或醃漬出售。主要漁法為流刺網、圍網與拖網。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