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Metzia mesembrinum
Metzia mesembrinum大鱗梅氏鯿
by: ©張廖年鴻
命名者 (Jordan & Evermann, 1902)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大鱗梅氏鯿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鯉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02 Cyprin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大鱗梅茨魚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車栓仔、大鱗黃鯝魚、大鱗鱎、高木氏細鯿、大鱗細鯿、大鱗麥氏鯿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北部、南部、金門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同種異名 Acheilognathus mesembrinum, Ischikauia macrolepis, Ischikavia macrolepis, Rasborinus lineatus takakii, Rasborinus macrolepis, Rasborinus takakii   
參考文獻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臺灣淡水魚類-壹 鯉形目(陳&張, 2005)  Jordan, D. S. etc. 1902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陳義雄, 張詠青, 邵廣昭 2005 
典藏標本 ANSP49951Holotype NMMBP01961 NMNSF00919 NMNSF00922 SU7130Holotype SU7151Paratype  
英文俗名 Large-scale lesser-bream 
瀕危狀態 III 農委會2009/4/1公告: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VU 2017淡水魚紅皮書:VU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高,頗側扁。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有一明顯的肉稜。頭小,吻短。眼小,眼間距寬而稍圓鈍。口稍上前,斜裂,上頜末緣延伸至鼻孔中點的正下方。咽頭齒3列,齒式4.4.2-2.4.3。體被中大型的圓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35-37。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2(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14-16(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7-8(分枝軟條)。體呈淺黃色,背部色較深。體側中央有一灰黑色的縱帶。各鰭灰白,無斑點。Rasborinus macrolepi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初級淡水魚,偏好棲息於有水生植物的緩水域溪流環境,在野外可見到其群聚覓食的習性。 

地理分布

目前雖僅於臺灣本島與金門發現過,但極可能也出現在中國,惟中國地區的族群尚待進一步調查。在臺灣,過去曾在北部與南部發現過,但被認為已滅絕,目前野生族群僅出現在金門島的少數溪流。 

漁業利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