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Lampris guttatus  
發音 
Lampris guttatus斑點月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rünnich, 1788) 棲息深度 100 - 400公尺
中文名 斑點月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月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202 Lamp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斑點月魚 
最大體長 20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月魚、花點三角仔、紅皮刀(臺東)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 
棲息環境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紐西蘭;丹麥 
同種異名 Lampris immaculata, Lampris lauta, Lampris luna, Lampris regius, Scomber gunneri, Scomber pelagicus, Zeus guttatus, Zeus imperialis, Zeus luna, Zeus regius, Zeus stroemi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Brünnich, M. T. 1788 Oelschlager, H.A. 197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Castro-Aguirre, J.L. etc. 2001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70651 ASIZP0078635 FRIP22356  
英文俗名 Opah; San Pedrofish; Sunfish; Spotted opah; Cravo; Gudlax; Moonfish; Glacefish; Jerusalem haddock; Kingfish; Mariposa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側扁而呈卵圓形。頭中大。口小,前位。鼻孔接近且細小。眼較大。幼魚上下頜具細齒,成魚則缺如。第一鰓弓鰓耙數2 + 14。體被小圓鱗;側線前部呈弓形。背鰭延長,達尾柄處,具48-55軟條,前部鰭條高出,呈鐮刀狀;臀鰭與背鰭相對,具33-42軟條,鰭條短而低平;胸鰭長,是游泳的重要器官;腹鰭略長,亞胸位;尾鰭新月形。體色粉紅,體側具白色斑點散佈全身。各鰭橘紅。

棲所生態

為大洋性中表層活動魚類,會成群,游泳方式主要靠其上下揮動其大型胸鰭,有如划漿,較為特殊。嗜食魷魚、章魚等頭足類軟體動物。目前本魚種之生態資料尚多不被了解。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三大洋熱帶及溫帶海域。臺灣各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拖網及圍網或釣獲,無明顯漁期,臺灣西南部海域較盛產,東港及東部偶可見。中大型之食用魚,富含油脂部份之肉質較佳,宜作魚排,或蒸煮食用,而背脊部及尾柄部肉色暗淡,口味較差。整體而言,肉質尚佳。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