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Neoscopelus macrolepidotus  
發音 
Neoscopelus macrolepidotus大鱗新燈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hnson, 1863 棲息深度 300 - 800公尺
中文名 大鱗新燈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新燈籠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199 Neoscope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大鱗新燈魚 
最大體長 2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鱗新燈籠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大西洋馬德拉群島 
同種異名 Neoscopelus alcocki, Neoscopelus bruuni, Scopelus macrolepidotus   
參考文獻 吳宗翰(2002)碩士論文;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燈籠魚目(陳等, 2002)  Johnson, J. Y. 186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吳宗翰 2002 陳素芝 編著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61031 ASIZP0061545 ASIZP0061753 ASIZP0063741 ASIZP0063774 ASIZP0063928 ASIZP0064096 ASIZP0064123 ASIZP0064226 ASIZP0066787 ASIZP0066835 ASIZP0066908 ASIZP0067875 ASIZP0067905 ASIZP0067913 ASIZP0070494 ASIZP0070631 ASIZP0073354 ASIZP0073355 ASIZP0073764 ASIZP0073769 ASIZP0080617 ASIZP0080618 ASIZP0803636 ASIZP0803666 ASIZP0803674 ASIZP0901285 ASIZP0901294 ASIZP0901403 ASIZP0913636 ASIZP0913666 ASIZP0913674 ASIZP0915933 ASIZP0915934 ASIZP0916268 ASIZP0916273 ASIZP0916406 ...列出全部37筆...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Large-scaled lantern fish; Glowing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中等大,長形,側扁。頭大。吻中等大,前端突出,吻長約等於眼徑。口大,傾斜,上頜延伸至眼下方,末端擴大,下頜略突出於上頜;上下頜具絨毛齒帶,鋤骨及腭骨則具一列齒。體被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完整。背鰭單一,位於中部前,具軟條12-13,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等或等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2-13;胸鰭延長,末端可達肛門;尾鰭叉形。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峽部發光器(Is)9個,沿峽部側緣呈直線排列;體側發光器(LO)24個,由胸鰭基部上方起至尾柄中部。胸部發光器(PO)9個,由峽部後方至腹鰭基的前方;腹尾發光器(Vc)24個,由腹鰭基部至尾柄後部,其中由腹鰭基部後方至臀鰭起點間10個,臀鰭基部上方6個,尾柄上8個;腹鰭前發光器(Av)9個,位於胸部發光器(PO)的下側,前面3個較小;前部正中線發光器(Am)23個,首2個較小;後部正中線發光器(Pm)5個,皆小型;胸鰭下方發光器(PVO)3個,三者排列呈三角形;胸鰭基底發光器(Bp)3個,三者排列呈淺弧形;腹鰭附屬發光器(AVO)3個,皆小型,三者排列呈三角形;腹部發光器(VO)1個;肛門周圍發光器(Ca)8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或島嶼斜坡緣水域,棲息深度約在300-800公尺左右,不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沿岸海域。臺灣則發現於東北部周邊水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較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