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aeniamia biguttata
Taeniamia biguttata雙斑帶天竺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Lachner, 1951) 棲息深度 0 - 33公尺
中文名 雙斑帶天竺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天竺鯛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52 Apogon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雙斑長鰭天竺鯛 
最大體長 11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大面側仔、大目側仔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潟湖  模式種產地
菲律賓和薩摩亞 
同種異名 Archamia biguttat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Shao, K. T., and J. P. Chen (1986) The New Records of Cardinalfishes from Taiwan, with a Synopsis of the Family Apogonidae. Journ. Taiwan Museum, 39(2):61-104;Randall, J. E., G. R. Allen and R. 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Lachner, E. A. 1951 Shao, K.T. etc. 1986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Mabuchi, K. , T. H. Fraser, H. Song, Y. Azuma etc. 2014 
典藏標本 ASIZP0055925 ASIZP0056610 ASIZP0056965 ASIZP0069807 ASIZP0073185 ASIZP0073186 ASIZP0803233 ASIZP0805610 ASIZP0805611 ASIZP0913233 ASIZP0915610 ASIZP0915611 BPBMI23174 BPBMI23288 NTUM05014  
英文俗名 Twinspot cardinal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橢圓,高而側扁。前鰓蓋脊平滑,邊緣呈鋸齒狀。側線完全,延長到尾鰭。具鋤骨齒。臀鰭基底長;尾鰭頂端微凹。胸腔及肛門附近有發光器。D. VI-I,9;A. II,16-17;P. 1+11+1;Ll. 26+1;Pred.S. 5;V. 10+14;GR.(1)4+1+15。體透明而略帶紅色,鰓裂上方具黑圓點,側線穿過黑點;尾柄具稍小之眼點或消失;頰部則有短而寬之棒狀暗帶。原記載之黑尾長鰭天竺鯛(Archamia melasma)為其同種異名。雙斑長鰭天竺鯛(Archamia biguttat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岸海灣或潟湖內之珊瑚礁區。群居性,以浮游動物或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本種魚通常與橫紋長鰭天竺鯛(Archamia dispilus)群中混游。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蘇門答臘至薩摩亞,北至臺灣、日本等。臺灣南部及北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

無任何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