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  
發音 
Callionymus pleurostictus胡麻䲗
by: ©Randall, John E.
命名者 Fricke, 1982 棲息深度 0 - 35公尺
中文名 胡麻䲗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鼠䲗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53 Callionym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白臀䲗 
最大體長 4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老鼠、狗圻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澎湖 
棲息環境 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越南 
同種異名 Pseudocalliurichthys pleurostictus   
參考文獻 Chen, C. H. 2004. Checklist of the fishes of Penghu.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ouncil of Agriculture. FRI Special Publication No. 4: 175 pp. (in Chinese);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6)  Fricke, R. 1982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陳春暉 2004 
典藏標本
英文俗名 Dragonet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縱扁。鰓孔背位。前鰓蓋骨強棘短,強棘末端平直,腹緣平滑,基部具一強倒棘,背緣具五至六個鋸齒狀之小倒棘。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4分支鰭條的末端,頭部無分支,枕骨區具一條橫向側線連接體側二側線,尾柄無橫向側線。雄魚第一背鰭低,第I極延長成絲狀,雌魚第一背鰭低,背棘不延長成絲狀;雌、雄魚第二背鰭鰭緣平直;背鰭與臀鰭除最後一鰭條外,其餘鰭條均不分叉;胸鰭延伸至臀鰭第2鰭條基部;雌、雄魚尾鰭不對稱,略呈茅形,雌魚則稍呈圓形。保存標本頭及體背淡土棕色,腹部偏白,頰部具藍色短紋,背部嵌有不規則深斑;雄魚下頜腹面前端呈黑色;腹側散布小黑點;雄魚第一背鰭土棕色,膜緣上具數保黑線,雌魚第II及第IV棘膜膜緣上具一黑斑;雄魚第二背鰭具數縱列黑線,雌魚各鰭條具四至五個卵圓形之小黑點;雄魚臀鰭一致污黑色,雌魚則一致淡白色;雄魚尾鰭中央具數列之短黑紋,下部具數列黑點,雌魚尾鰭下部2/3處具數列黑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水區的砂泥底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琉球群島、越南、泰國灣、印尼與澳洲北部。臺灣產於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體色豔麗,可做為觀賞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