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senopsis anomala  
發音 
Psenopsis anomala刺鯧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棲息深度 30 - 60公尺
中文名 刺鯧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長鯧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79 Centroloph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刺鯧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肉魚、肉鯽仔、土肉、肉鯽、瓜仔鯧、刺鯧 
世界分布 日本至東中國海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大洋、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Trachinotus anomal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275 ASIZP0061099 ASIZP0061118 ASIZP0061151 ASIZP0061528 ASIZP0063605 ASIZP0065945 ASIZP0066061 ASIZP0076092 ASIZP0076100 ASIZP0078536 ASIZP0078863 ASIZP0078873 ASIZP0079006 ASIZP0079471 ASIZP0079487 ASIZP0079542 ASIZP0080087 ASIZP0700068 ASIZP0800682 ASIZP0800683 ASIZP0805656 ASIZP0807019 ASIZP0910682 ASIZP0910683 ASIZP0917019 FRIP00908 FRIP00909 MTP0038 NMMBP01746 NMMBP03519 NMMBP03687 NMMBP04054 NMMBP05798 NMMBP05807 NMMBP06009 NMMBP06124 ...列出全部45筆...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2016-01-27,HAN-YANG,CO1,100%
英文俗名 Japanese butterfish; Melon seed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短而高,極側扁,呈橢圓形;頭稍呈圓形。吻鈍。眼中大。口裂中大;上頜末端延伸至眼前緣之下方;下頜略短於上頜;齒細小,單列;無鋤骨齒及腭骨齒。鱗被圓鱗,極易脫落,體表面分泌有粘液;側線完全,略呈弧形,具鱗數55-63。背鰭基底長,具分離之硬棘VI-VII,皆極為短小,軟條數27-33,前方軟條最長,向後而漸短;臀鰭基底較短,硬棘III,軟條24-28;具腹鰭,起點在胸鰭基底下方;胸鰭略呈鐮刀狀;尾鰭叉形。體淺灰藍色,外罩以銀白色光澤,幼魚則呈淡褐或黑褐色;鰓蓋上方有一模糊黑斑。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沙質海域,幼魚成群漂流在表層,有時還躲在水母的觸鬚裡,靠水母保護,等長成成魚後就生活在底層,只有晚上才到表層找食物吃,以浮游性生物及小魚、甲殼類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以南至中國東海、臺灣西部沿海及中國南海。臺灣分布於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

為大眾化且常見之食用魚,幾乎全年都可以吃到,但是以10月到次年的3月為其盛產期,而這時候的魚肉質也最肥美。以一支釣、流刺網及拖網漁法均可捕獲。清蒸及油煎兩相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