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haetodon modestus  
發音 
Chaetodon modestus樸蝴蝶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棲息深度 10 - 190公尺
中文名 樸蝴蝶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蝴蝶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393 Chaetodont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樸蝴蝶魚 
最大體長 17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尖嘴羅蝶魚、尖嘴蝶、尖嘴蝴蝶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澎湖、小琉球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Chaetodon desmotes, Coradion desmotes, Coradion modestum, Coradion modestus, Paracanthochaetodon modestus, Roa modesta, Roa modes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605 ASIZP0057027 ASIZP0058144 ASIZP0059182 ASIZP0060027 ASIZP0060386 ASIZP0062206 ASIZP0066485 ASIZP0068098 ASIZP0071232 ASIZP0073250 ASIZP0074485 ASIZP0079293 ASIZP0800841 ASIZP0801416 ASIZP0803859 ASIZP0805725 ASIZP0911416 ASIZP0913859 ASIZP0915725 CAS15897 MTP0056 NMMBP00930 NMMBP02777 NMMBP04855 NMMBP04856 NMMBP04857 NMMBP04858 NMMBP06207 NMMSTP00729 NTMP0504 NTMP0549 NTMP1038 NTMP1039 NTOU-AE6163 NTOU-AE6213 NTOU-AE6214 ...列出全部48筆... 
典藏基因2008-08-28,柯慧玲,CO1,100% 2012-01-08,柯慧玲,CO1,100% 2012-10-25,柯慧玲,CO1,100% 2015-11-01,Yu-Ming Shih,CO1,100%
英文俗名 Triple-banded butterflyfish; Butterflyfish; Brown-banded butterflyfish; Japanese golden-barred butterfly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高而呈卵圓形;頭部上方輪廓略為弧形,眼間凹入。吻尖而突,微呈管狀。前鼻孔具鼻瓣。前鰓蓋緣具細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兩頜齒細尖密列,上下頜齒各約9列。體被中型鱗片;側線向上陡昇至背鰭第XI棘至第1軟條下方而下降至背鰭基底末緣下方。背鰭單一,硬棘XI,軟條21-22;臀鰭硬棘III,軟條16-17。體銀白色;體側具2條延伸至背鰭、腹鰭及臀鰭且鑲暗褐色緣之寬黃褐色橫帶;頭部具暗褐色的眼帶,窄於眼徑,且僅延伸至喉峽部;眼前上緣至吻端另具1條暗色縱紋。背鰭及臀鰭銀白至淡黃褐色,背鰭軟條部另具1個鑲白緣之眼斑;腹鰭前緣銀白,後為黃褐色;尾鰭淡色,基部黃褐色及胸鰭淡色,基部黃色。Roa modesta為同種異名。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較深且有岩礁的大陸棚斜坡上,棲息深度幾可達200公尺,但亦可發現小魚活動於水深10公尺附近的濁水區。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印度,東至日本南部,南至菲律賓、新幾內亞及印尼等。臺灣目前發現於西部、小琉球及澎湖水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雖有觀賞價值,但屬於珊瑚礁魚類,故應留在海中供潛水旅遊觀賞,不宜捕撈或食用。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