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ypseleotris cyprinoides  
發音 
Hypseleotris cyprinoides似鯉黃黝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Valenciennes, 1837) 棲息深度 0 - 5公尺
中文名 似鯉黃黝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塘鱧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57 Eleot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似鯉黃黝魚 
最大體長 8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擬鯉短塘鱧、短塘鱧、赤筆仔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恆春半島、東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留尼旺島 
同種異名 Asterropteryx cyprinoides, Eleotris cyprinoides, Hypseleotris bipartita, Hypseleotris dayi   
參考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2. 周銘泰、高瑞卿。2011。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The Freshwater and Estuarine Fish of Taiwan)。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台中市。381 pp. ;3. 伍漢霖、鐘俊生等編著。2008。中國動物誌-硬骨魚綱-鱸形目(五)-鰕虎魚亞目。科學出版社,北京。951 pp. ;4. 陳義雄。2009。臺灣河川溪流的指標魚類(第二冊 )- 兩側洄游淡水魚類(Indicator Species of Riverine Fishes in Taiwan Vol. 2 - Diadromous Fishes)。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95 pp. ;5. 陳義雄、方力行。1999。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287 pp.  Cuvier, G. etc. 183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義雄,方力行 1999 伍漢霖, 鐘俊生等 編著 2008 陳義雄 2009 伍漢霖, 邵廣昭, 賴春福, 莊棣華, 林沛立 2012 
典藏標本 ASIZP0072551 ASIZP0072552 ASIZP0072553 ASIZP0805237 ASIZP0805238 ASIZP0805239 ASIZP0915241 ASIZP0915242 ASIZP0915243 NMMBP03279 NTOUP201005-299  
典藏基因2011-08-18,張家豪,CO1,100% 2011-08-18,張家豪,CO1,100% 2011-08-18,張家豪,CO1,100%
英文俗名 Tropical carp-gudgeon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第1背鰭:Ⅵ;第2背鰭:Ⅰ/ 8。臀鰭:Ⅰ/ 9;胸鰭:14;腹鰭:Ⅰ/ 5;尾鰭:2+15+3。縱列鱗 28~29;橫列鱗 8~9;背鰭前鱗11~14 。體長為體高的3.6倍;為頭長的3.5倍。頭長為吻長的4倍;為眼徑的3.4倍;眼間距的2.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8倍。體延長,形狀稍微側扁。背緣、腹緣微微隆起,尾柄較長,小於體高。頭小,形狀較尖,平扁;頭後稍微隆起。頭部具有3個感覺管孔。臉頰不突,有1條縱形感覺乳突線,自上唇後緣向後形成弧形,斜向眼睛的後上方。吻尖且突,較長,吻長稍微小於眼徑。眼大,上位,突出。兩眼間隔寬平,寬度大於眼徑,約為眼徑的1.2倍。鼻孔每側兩個,分離,相距較遠:前鼻孔圓形,具有短管,接近上唇;後鼻孔小,邊緣隆起,緊位於眼前緣。口小,前上位,口裂向後延伸不超過眼睛前緣。上、下頜齒形狀細尖,多行,形成絨毛狀,不具犬齒;鋤骨無齒。唇厚。舌游離。鰓孔寬大,向前向下延伸至前鰓蓋骨後緣稍前的下方。鰓蓋上方具有2個感覺管孔,前鰓蓋骨後緣具有4個感覺管孔。兩鰓蓋膜末端在腹面相當接近,但不癒合。魚體身上有大型的弱櫛鱗;頸部、鰓蓋部位具有中大型的圓鱗,頸部的圓鱗向前延伸至眼的後方;臉頰上有小圓鱗;胸鰭基部和腹部也為小型圓鱗。無側線。背鰭2個:第1背鰭起於胸鰭基部後上方,第2棘最長,後端不會延伸到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長,平放時不延伸至尾鰭基部。臀鰭起點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寬圓,下側位,胸鰭後緣達肛門的上方。腹鰭長度與胸鰭長約相等,內側鰭條長於外側的鰭條,左、右腹鰭靠近,但不相連、癒合。尾鰭長圓形。頭部及體側為淡黃褐色;自吻部經眼、鰓蓋,沿魚體側至尾柄基部有1條較寬的藍黑色縱帶,其末端在尾鰭基部顏色較深,呈黑色斑;鰓孔後方的體側面及胸鰭基部有1個灰黑色條斑。雄魚背鰭黑色,有數個白色圓斑及條斑,邊緣白色。臀鰭以及腹鰭為淺灰色或透明。(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暖水性小型底層魚類。通常棲息於水性植物豐富、水質較清澈的溪流下游或河口等半淡鹹水域。喜好溯游在水體的表層,活潑而善群遊活動。為偏肉食性之小魚,一般以攝食小魚、蝦、蟹、水生昆蟲和附著性的動植物等為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帛琉群島、琉球群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幾內亞、瓦努阿圖、新喀裡多尼亞、斐濟和薩摩亞、留尼汪島、科摩羅、馬達加斯加、臺灣、日本等地各聯通海洋的河流及溪流。臺灣分布於北部、南部及東部等地。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食用經濟性。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