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ryaninops yongei  
發音 
Bryaninops yongei勇氏珊瑚鰕虎
by: 蔡正一
命名者 (Davis & Cohen, 1969) 棲息深度 3 - 45公尺
中文名 勇氏珊瑚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頦突珊瑚鰕虎魚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甘仔魚、狗甘仔、頦突珊瑚鰕虎、海鞭鰕虎、透體苔鯊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小琉球、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  模式種產地
馬來西亞 
同種異名 Bryaninops youngei, Cottogobius yongei, Tenacigobius yongei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陳等(2010)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圖鑑增修壹版。  Davis, W. P. etc. 196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陳正平, 邵廣昭, 詹榮桂, 郭人維, 陳靜怡 2010 
典藏標本 ASIZP0057301 NTOUP201009-455 NTOUP201009-456  
英文俗名 Whip coral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7~10 (通常是 8~9);臀鰭:Ⅰ, 7~9;胸鰭:13~17。縱列鱗 26~58 (平均 40)。身體較細長,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5.4~8.1倍。頭寬遠大於頭高;吻稍長於眼徑長。口大,上下頜約等長;雄魚下頜具多顆大型犬齒。前鰓蓋骨及下頜的下方有許多具有感覺乳突的溝。眼間隔狹窄,約為眼徑的1/3,有2個感覺孔,感覺孔連續,不中斷。腹鰭短,相連癒合成吸盤狀,末端不會延伸至肛門,鰭末端具有肉瓣。體呈淺黃色而透明,可見到體內部具深褐色三角形斑塊,斑塊向上方延伸達背面,形成褐色斑點。體側下半部至尾鰭基部及上、下唇均呈黃褐色;頭背具一個黃褐色斑塊。背鰭及尾鰭透明無色。臀鰭及腹鰭呈淺黃褐色。胸鰭基部具一個大型黃褐色斑塊。(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暖水性底層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熱帶珊瑚礁的蘆莖珊瑚(海鞭)上,具有良好的保護色,與珊瑚營共生生活。常可見到成對棲息於同一株上,並將卵產於珊瑚的表面上。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紅海到夏威夷與拉帕群島,北至臺灣、琉球群島,南至大堡礁北方。 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及小琉球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