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Eviota prasites  
發音 
Eviota prasites胸斑磯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Jordan & Seale, 1906 棲息深度 1 - 30公尺
中文名 胸斑磯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胸斑磯塘鱧 
最大體長 3.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胸斑磯塘鱧、狗甘仔、甘仔魚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北部、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美屬薩摩亞 
同種異名 Eviota parasite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Jordan, D. S. etc. 1906 Sunobe, T. etc. 1987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999 NMMSTP00411  
英文俗名 Prasites pygmy goby; Hairfin pygmy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第一背鰭VI ; 第二背鰭 I , 7-10 ; 臀鰭 I , 6-8 ; 胸鰭 15-18 ; 腹鰭 I , 5 ; 體側縱列鱗為22;橫列5-7;背鰭無前鱗;體延長,前部稍側扁而後部側扁;頭頗大而寬;吻端鈍圓且稍短,小於眼徑;眼大而位於頭前部背緣;腹鰭分離;前鰓蓋具感覺管;前眼後肩骨感覺管無孔;胸鰭下半部為不分枝軟條;尾鰭基中央無黑斑點;尾柄腹緣具黑點,但眼後無黑點;胸鰭基上緣具一黑點;下頷具一黑帶向後延伸達前鰓蓋下部(2019/06/04)

棲所生態

暖水性小型底層魚類,棲息於珊瑚礁區。雜食性,以藻類、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台灣北部、東沙及南沙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