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  
發音 
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多鬚擬矛尾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Bleeker, 1853)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多鬚擬矛尾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擬矛尾鰕虎魚 
最大體長 1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甘仔魚、狗甘仔、多鬚擬鰕虎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北部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日本長崎 
同種異名 Chaeturichthys polynema, Gobius polynema, Prachaeturichthys palynema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Dr. P. Bleeker 185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4583 ASIZP0056750 ASIZP0058895 ASIZP0062320 ASIZP0062901 ASIZP0063536 ASIZP0080378 ASIZP0080539 ASIZP0080540 ASIZP0807467 ASIZP0807468 ASIZP0900134 ASIZP0917467 ASIZP0917468 FRIP00778 NMMBP01084 NMMBP02666 NMMBP02733 NMMSTP00625 NMMSTP01616 NMNSF00945 NMNSF01304 NTUM01726 NTUM01860 NTUM06961 NTUM06963  
典藏基因2016-07-15,Yung-Chieh,CO1,100% 2016-07-15,Yung-Chieh,CO1,100%
英文俗名 Taileyed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圓柱狀而前部稍側扁,向後極為側扁;頭稍扁平;吻短而吻短鈍圓,口裂大而開於吻端,呈斜位,兩頷具多數齒,外側齒較大而下頷具犬齒;舌前端圓;下頷腹面具許多短鬚;眼小而背位,眼間隔窄;鰓孔窄小;鰓膜左右下端與峽部癒合;左右腹鰭連合而成吸盤;體被大型櫛鱗,頭周圍被圓鱗;體呈淡褐色,各鰭呈一致褐色,尾鰭具眼斑,第一背鰭呈黑緣。(2019/05/29)

棲所生態

居住於泥沙底海域;以小魚、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地區。 臺灣地區分布於臺灣海峽。 

漁業利用

小型魚種,無重要漁業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