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riolepis cincta  
發音 
Priolepis cincta橫帶鋸鱗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egan, 1908) 棲息深度 1 - 70公尺
中文名 橫帶鋸鱗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橫帶鋸鱗鰕虎魚 
最大體長 7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條斑鋸鱗鰕虎、十二條鰕虎、狗柑仔、甘仔魚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 
棲息環境   模式種產地
印度洋查戈斯群島 
同種異名 Amblygobius naraharae, Cingulogobius boulengeri, Gobiomorphus cinctus, Hetereleotris eugenius, Pleurogobius boulengeri, Priolepis cinctus, Priolepis naraharae, Quisquilius cinctus, Quisquilius eugenius, Zonogobius narahara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Regan, C. T. 1908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6490 ASIZP0056784 ASIZP0056824 ASIZP0060449 ASIZP0070284 ASIZP0070996 ASIZP0071162 ASIZP0071191 ASIZP0080251 BPBMI23246 NMMBP00339 NMMBP00540 NMMBP02738 NMMBP05476 NMMSTP00205 NTOUP201009-460 NTOUP201009-461 NTOUP201203-011 NTOUP201203-153 NTOUP201203-217 NTOUP201203-234 NTOUP201203-239 NTOUP201203-241 NTOUP201207-577 NTOUP201207-695 NTOUP201207-704 NTOUP201207-726 NTOUP201207-727 NTUM04428 USNM00293303 USNM00293304 USNM00293306 USNM00293307 USNM00293309 USNM00293316 USNM00293317 USNM00293318 ...列出全部43筆... 
英文俗名 Pacific convict goby; Convict goby; Banded reef-goby; Girdled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側扁,頭部稍縱扁;眼大而位於頭前部背緣,眼間隔狹窄;吻短而吻端稍尖;口裂大而開於吻端,呈斜位,兩頷具齒帶,外列齒較大而下頷側具犬齒;舌端呈截形;左右鰓膜長而下端與喉部連合;左右腹鰭相互癒合而無膜蓋;體被櫛鱗,後頭部與鰓蓋上部均被鱗;側線缺如;體呈黃褐色,頭部以及體側共具12條白色橫帶。(2019/06/17)

棲所生態

通常生活於1-30公尺海域,棲息在洞穴或裂縫中,屬底棲性魚類。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台灣東部、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