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Rhinogobius formosanus
Rhinogobius formosanus臺灣吻鰕虎
by: 黃世彬
命名者 Oshima, 1919 棲息深度 - 公尺
中文名 臺灣吻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臺灣吻鰕虎魚 
最大體長 9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橫帶吻鰕虎 
世界分布 臺灣 [臺灣特有種]   台灣分布 北部 
棲息環境 純淡水  模式種產地
臺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Oshima, M. 191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67253 ASIZP0075200 ASIZP0075201 ASIZP0802167 ASIZP0806677 ASIZP0806678 ASIZP0912167 ASIZP0916677 ASIZP0916678 FMNH59135Paratype NTOUP201005-241  
典藏基因2015-10-23,Chia-Hao Chang,CO1,%
英文俗名 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NT 2017淡水魚紅皮書:NT
形態特徵

背鰭VI , I-8 ; 臀鰭I, 7-9 , 胸鰭19-21 , 腹鰭I , 5 , 縱列鱗32-34 , 橫列鱗11-13 , 背鰭前鱗列9-14。 體延長,圓鈍而後方側扁,頭部大,吻部短而尖,眼間距窄。口大,唇部肥厚。體披覆著櫛鱗,鰓蓋及頰部無鱗。 吻部及頰部有橘紅色或紅色的蠕蟲狀的斑紋,眼前有三條斜向吻端及上顎的紅色線紋。尾鰭有7-9條垂直棕色橫紋,尾鰭基部有"<"形褐色斑紋。雌魚在繁殖季時,腹部呈現亮藍色。 一般體長3-6公分,最大可達9公分。

棲所生態

本種為溯河洄游型魚類,主要分布於溪流下游的淡水域之中。 

地理分布

分布於新北市與宜蘭縣的沿海小型溪流中。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無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