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Trimma okinawae  
發音 
Trimma okinawae沖繩磨鰕虎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Aoyagi, 1949) 棲息深度 8 - 35公尺
中文名 沖繩磨鰕虎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鰕虎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460 Gobi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沖繩磨塘鱧 
最大體長 3.5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沖繩磨塘鱧、狗甘仔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蘭嶼、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  模式種產地
日本琉球 
同種異名 Eviota caesiura okinawae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Aoyagi, H. 1949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Tomoki, S 1995 
典藏標本 ASIZP0056489 ASIZP0057643 ASIZP0058601 ASIZP0060592 ASIZP0070285 NMMBP02615 NMMBP02618 NMMSTP00252 NTOUP200712-170 NTOUP200712-171 NTOUP200712-191 NTOUP200801-085 NTOUP201006-315 NTOUP201006-320 NTOUP201006-333 NTOUP201009-445 NTOUP201009-451 NTOUP201203-154 NTOUP201203-155 NTOUP201207-563 NTOUP201207-586 NTOUP201207-610 NTOUP201207-653 NTOUP201207-699 RUSI55013 USNM00263419 USNM00295473  
英文俗名 Orange-red goby; Okinawa rubble goby; Red-spotted dwarfgoby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而側扁;眼中庸而位於頭前部背緣,眼間隔與眼後具淺溝;吻短而吻端鈍;口裂大而開於吻端,呈斜位,上頷後端達眼下緣;兩頷均具齒帶;左右鰓膜下端與喉部接合;胸鰭軟條分枝;腹鰭第5軟條間鰭膜發達;尾柄高而尾鰭後緣圓;體呈深紅色,體側分布以黃色斑點。(2019/06/17)

棲所生態

主要生活在熱帶海域,棲息在小礁洞或石縫中;肉食性,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浮游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澎湖、蘭嶼等海域。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