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lectorhinchus cinctus  
發音 
Plectorhinchus cinctus花尾胡椒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棲息深度 3 - 50公尺
中文名 花尾胡椒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鱸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4 Haemu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花尾胡椒鯛 
最大體長 6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加志、黃斑石鯛、花軟唇、嘉誌(臺東)、包公魚、番圭誌(澎湖)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西南部、北部、澎湖、東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潟湖 
模式種產地
日本 
同種異名 Diagramma cinctum, Hapalogenys maculatus, Plectorhynchus cinctu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朱元鼎 編 1985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Nakabo T. 2002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5344 ASIZP0055758 ASIZP0059869 ASIZP0066538 ASIZP0066543 ASIZP0066551 ASIZP0070790 ASIZP0076157 ASIZP0080853 ASIZP0700294 ASIZP0801761 ASIZP0801762 ASIZP0801763 ASIZP0807074 ASIZP0807587 ASIZP0911761 ASIZP0911762 ASIZP0911763 ASIZP0917074 ASIZP0917587 FRIP00874 FRIP21404 MTP0128 NMMBP00635 NMMBP03267 NMMBP03961 NMMBP05393 NMMBP06309 NMMBP06332 NMMBP06345 NMMBP06353 NTMP1054 NTMP1352 NTUM04391  
典藏基因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2016-01-27,HAN-YANG,CO1,100%
英文俗名 Yellow spotted grunt; Crescent sweetlips; Dark-banded sweetlip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6-8+1+14-15。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3-57。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軟條數15-17;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8;尾鰭近截平。頭及體側灰白色。體側具3條斜帶:第一條由頭部橫過眼部而斜向口角;第二條由背鰭起始部斜向後方至臀鰭基底;第三條由背鰭第III-VI棘下方斜向後方至尾鰭基部。體背側散布許多黑色小點,尤以後部為甚。背及尾鰭灰黃色且散布許多黑色小點;腹鰭灰黑色;臀鰭內側灰白色,外側灰黑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的岩礁區,分布深度在50公尺內的水域,在臺灣的人工魚礁數量頗多。屬於肉食性的魚類,以甲殼類及小魚為食。每年的5-6月間為其產卵季。本魚種也會出現在較開闊的泥沙底質河口水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琉球至南中國海,以及斯里蘭卡和阿拉伯海。臺灣西部、北部、南部及澎湖礁岩地區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相當美味可口的食用魚,煎食或清蒸皆食,為高經濟價值魚類。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