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Pomadasys quadrilineatus  
發音 
Pomadasys quadrilineatus四帶雞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Shen & Lin, 1984 棲息深度 1 - 30公尺
中文名 四帶雞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石鱸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374 Haemul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四帶石鱸 
最大體長 12.3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雞仔魚、石鱸、厚鱸、三抓仔(臺東)、屎貴(澎湖) 
世界分布 日本至臺灣   台灣分布 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臺灣宜蘭大溪 
同種異名 Pomadasys striatum, Pomadasys stridens, Rhonciscus striatum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Shen, S. C.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Iwatsuki, Y., T. Yoshino etc. 1995 
典藏標本 ASIZP0065165 ASIZP0065900 ASIZP0066256 ASIZP0073007 ASIZP0074833 ASIZP0800758 ASIZP0800924 ASIZP0800925 ASIZP0802453 ASIZP0910758 ASIZP0910924 ASIZP0910925 ASIZP0912453 FRIP00889 FRIP20017 FRIP21378 FRIP21394 FRIP22332 NMMBP05314 NMMBP08683 NTMP0901 NTMP1073 NTUM01175 NTUM04579 NTUM05686 NTUM05687 NTUM05688 NTUM05689 NTUM06150 NTUM06660 NTUM06943 NTUM08189 NTUM08682  
典藏基因2008-03-25,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15,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Yellow-lined grunte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側扁,呈長橢圓型,背緣弧形隆起,腹緣略呈弧形。頭中大。吻鈍尖。口中大,端位;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齒細小,絨毛狀,外列齒大;鋤骨、腭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具一長而深的中央溝;頦孔1對。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完整,側線鱗數52。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第IV棘最長,軟條數13;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硬棘數III,第II棘強大,軟條數7;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內凹形。體呈銀白色,體側有4條金黃色的縱帶,各鰭灰白至灰黃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的礁岩區,但也出現於河口域,常成群洄游,偶爾見其單獨活動,屬於雜食性的魚類。 

地理分布

僅分布在臺灣以及日本南部。臺灣分布於各地水域。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以夏季較多,可為流刺網、延繩釣或定置網漁法所獲,屬於較小型的魚類,煮湯或煎炸均適宜。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