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Bodianus izuensis  
發音 
Bodianus izuensis伊津狐鯛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Araga & Yoshino, 1975 棲息深度 30 - 公尺
中文名 伊津狐鯛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伊津普提魚 
最大體長 10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三齒仔、紅娘仔、日本婆仔、伊津寒鯛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日本靜岡縣 
同種異名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and T. Yoshino, 1984. The fishes of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 Vol. 1.. Tokai University Press, Tokyo, Japan. 437 p. (text)  Masuda, H., K. Amaoka, C. Araga, T. Uyeno, etc. 1984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886 ASIZP0065250 ASIZP0071015 ASIZP0074829 ASIZP0804235 ASIZP0806530 ASIZP0916530 NMMBP02172 NMMBP02178 NMMBP02216 NMMSTP00993  
典藏基因2014-10-30,Kwang-Tsao Shao,CO1,100%
英文俗名 Izu hogfish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長型,側扁。頭部背面輪廓稍凸;吻長為頭長的 26-27%;與雙斑狐鯛 (Bodianus bimaculatis)極為類似。上下頜突出,前側具 4強犬齒,上頜每側具一大圓犬齒。頰部與鰓蓋被鱗;下頜無鱗。D. XII, 9-10;A. III, 12; P. 16-17; L.l. 32;G.R. 4-5+10;體背呈紅色,腹側銀白色而帶有黃色,體側具2-3條黑縱帶,有時散開成點狀縱列班;鰓蓋後緣具一眼班。背鰭具黑縱帶,軟條部與臀鰭黃色;腹鰭白色;尾鰭黃褐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近海的礁石區域,深度在30公尺以上。以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例如貝類和甲殼類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日本、澳洲及帛琉海域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北部。 

漁業利用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艷,常被當作觀賞魚,亦可食用,但肉質差,產量也不大,較無經濟價值。以延繩釣或一支釣較容易上鉤。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