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Halichoeres chrysus  
發音 
Halichoeres chrysus黃身海豬魚
by: 魚類生態與演化研究室
命名者 Randall, 1981 棲息深度 2 - 60公尺
中文名 黃身海豬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隆頭魚科 經濟性 是 
科號科名 F412 Labridae 食用魚類 是  中國大陸名 金色海豬魚 
最大體長 12 cm  觀賞魚類 是  其他中文名 黃龍、黃尾海豬魚、柳冷仔、金色儒艮鯛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西部、南部、小琉球、綠島、東沙、南沙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索羅門群島 
同種異名 Halichoeres sp., Halichoeres sp. 1, Thalassoma lutescens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Randall, J. E. 1980 Randall, J. E., G. R. Allen etc. 1990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871 ASIZP0055873 ASIZP0069385 ASIZP0071643 ASIZP0804959 ASIZP0914959 NMMBP03300 NMMBP05497 NMMBP05525  
典藏基因2011-01-15,張家豪,CO1,%
英文俗名 Yellow wrasse; Canary wrasse; Golden rainbowfish; Golden rainbow fish; Golden wrasse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中長形,稍側扁;眼間隔突出;口端位,稍傾斜;上頜骨未達眼眶腹緣;下唇具一向下縐褶;鰓膜與峽部相連;上下頜具一對大犬齒;前鰓蓋下緣游離;鼻孔小,前鼻孔具一短鼻管;側線完全;除頸部有一三角區被鱗外,頭部無鱗;胸部鱗片小於體側;背鰭與臀鰭基部具鞘鱗。D. IX, 12;A. III, 11-12;P. 13;L.l. 27;l.tr. 5/10.5;G.R. 14-19;Vert.25;背鰭硬棘後部較長;腹鰭細長呈梳狀,但未達肛門;尾鰭稍圓。雄魚體一致金黃色,頭與胸橙黃色;眼後具一色斑;頭具平形的淺綠縱紋;吻部綠色;背鰭具橙黃色帶,第I棘膜具一小白緣黑眼斑;臀鰭與尾鰭具藍綠色帶;尾鰭透明。雌魚類似雄魚,但第一眼斑在背鰭第II-III棘膜上,且背鰭中部具第二眼斑,而較小雌魚及幼魚則於背鰭後部另具第三眼斑;胸鰭與尾鰭淺粉紅;背鰭與臀鰭緣淺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砂混合區,深度約2-60公尺的水域,但較常在水深20公尺以上的珊瑚礁深水域活動。成魚喜愛在獨立礁區活動。小魚兒則棲息在獨立礁岩的底部,或接近沙地或沙石混合區。夜晚潛沙而眠,白天則出現在獨立礁區或沙地,捕捉有著硬殼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聖誕島到所羅門,北至日本琉球與臺灣,南至澳洲海域等。臺灣南部、西南部及小琉球之岩礁海域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但它常會鑽入砂中,不易讓人們看見。可食用,但個體小,較無食用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